人勤春早。農歷乙巳年春寒料峭,農技專家新春伊始就下到田間地頭、深入設施大棚,“支招”農業生產寒潮應對技術要點,甘當農業豐產豐收的“守護者”。2月7日,濟南市農技中心的技術專家第一時間來到長清區五峰山街道和歸德街道規模種植主體生產大田,實地調查麥田土壤墑情、苗情以及寒潮天氣對小麥凍害的影響,向種糧大戶傳授小麥綠色高產高效技術。為了保障夏糧有個好收成,讓糧食安全增加更多的科技成色,農技人員及時下鄉指導高產穩產關鍵技術已成為常態。
而這,只是泉城農技“壟上行”的一個縮影。去年以來,濟南市農業技術服務專家團隊圍繞打造泉城農技“壟上行”服務快車,以強黨建與提業務融合互促為強大動力,以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為重大機遇,以服務基地規范化建設為有力抓手,進一步暢通農技服務“最后一公里”,為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提供了全過程、全方位、全環節的技術支撐,為服務打造更高水平“齊魯糧倉”貢獻泉城農技力量。
特色黨建鑄魂夯基固本提質
3個黨支部獲評“五星級黨支部”、1個黨支部獲評“示范黨支部”、中心黨委獲評“濟南市市直機關先進基層黨組織”……濟南市農技中心始終秉承“黨建鑄魂、業務固本”雙輪驅動,堅持黨建領航不動搖,打造泉城農技“壟上行”黨建品牌,走出一條推動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的農技推廣高質量發展之路。
濟南市農技中心黨委、基層黨支部和黨員干部“三級同向”,打造“四個中心”(三農政策速遞中心、科技創新轉化中心、鄉村振興服務中心、人才培養儲備中心),全方位保障農業強市技術支撐。2024年,累計“泉城農技”下鄉6千余人次、培訓3萬余人次,有力補齊農技服務“最后一公里”短板。
聚焦素質能力、作用發揮、工作實績、紀律作風“四個過硬”,鍛造一支“壟上行”先鋒隊伍。目前,中心有正高級職稱19人、副高級職稱34人,其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全國農業農村先進工作者1人,省市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5人,濟南市農業產業技術創新團隊首席專家2人、崗位專家8人,形成接力有序的人才梯隊。
做強“泉農通”線上推廣、“田間課堂”現場教學、“壟上行”科技下鄉、“1+N+N”幫包服務“四個平臺”,組建11個科技服務團隊,認定71個農技推廣服務基地,建立1個服務隊幫包N個基地、服務N個經營主體的“1+N+N”幫包服務機制,每年引進推廣農作物新品種100余個、新技術30余項、新模式10余項,爭取實施國家、省、市科技項目10余個,舉辦關鍵技術“田間課堂”暨現場觀摩等70余期,培訓1.9萬余人次。
聚力體系建設強保障增活力
如果說黨建引領是明方向、增動力的基礎環節,那么體系改革建設就是塑優勢、提質效的關鍵一招。工作中,按照“基層農技推廣體系要穩定隊伍、提升素質、回歸主業,強化公益性服務功能”原則,市農技中心牢牢扭住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牛鼻子”不松勁,進一步探索實踐農技推廣提質增效新機制新路徑。
在農技系統素質能力提升上持續發力。開展“農技推廣綜合素質能力提升”行動,涌現出一大批“推廣能手”、“領軍專家”和“服務標兵”。重點對體系建設、穩產保供、單產提升、推廣方式等特色經驗做法“走出去”,通過“以老帶新”“師傅帶徒”培育年輕推廣能手。持續辦好人人上講堂活動,開展“雙學雙提”“泉城農技”大講堂(部長論壇、研究員論壇)70余期,組織主任辦公會、理論學習60余次。組織基層農技人員培訓班,培訓農業技術骨干240人。
在健全農技推廣服務機制上持續發力。建立具有濟南地方特色“壟上行”科技下鄉服務機制,暢通農戶技術需求上行、農技專家服務下行、服務效果及時反饋、考核評價結果應用機制。分區域、分作物、分產業需求側“一對一”“一對多”幫包服務“田間課堂”,在“春耕備播”“夏收夏種”“秋收秋種”、農業防災減災、重大病蟲防控等關鍵農時農事,持續精準高效開展“壟上行”快車服務。11支服務團隊與71家服務基地建立起常態化點對點對接服務機制,開展幫包服務100余次,解決問題50余個,舉辦觀摩培訓20余期。
在一體推進農技推廣體制上持續發力。摸清縣鄉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等基本情況,加快農技推廣服務基地與服務團隊對接互動。制定《“壟上行”科技服務團隊運行和管理辦法》《“壟上行”農技推廣項目管理辦法(試行)》等規范性文件。實施《2024年濟南市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以8個基層農技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區縣為重點,兼顧其他區縣(功能區)保障“全覆蓋”。建設市級農業科技示范基地41個、遴選推介農業主推技術55個、培育農技推廣骨干人員299人、招募特聘農技員129人、開展基層農技員知識更新培訓1300人。充分發揮“黨建+農技”“數字+農技”“品牌+農技”的引領力帶動力,打造泉城農技“壟上行”快車服務品牌。
優服務提效能賦能鄉村振興
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的目標在于服務提質增效賦能鄉村振興。市農技中心整合建設近5年來,以“壟上行”服務品牌為總牽引,聚焦破解農業技術需求側與供給側堵點卡點,在提升服務整體實效上走在前、做示范、探路徑,濟南市農技推廣經驗做法在全省“三夏”生產視頻會議典型發言中予以推介。
據了解,市農技中心落實開展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堅持關鍵時節及時下鄉、抗災減災隨時下鄉、咨詢服務主動下鄉、聯合攻關集體下鄉,實現了技術服務零距離精準化長效化。在全省糧油作物高產競賽中,商河和長清兩地塊突破了濟南市小麥歷史單產紀錄,商河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大豆畝產獲第三名,起步區純作大豆種植獲第一名。
除此之外,2024年農技推廣碩果盈枝,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制定發布技術規程10項,一項技術入選2024年省農業主推技術,獲評全省各類農業推廣成果獎12項;8家園區被評為省中藥材生態種植園區培育單位,1家公司被評為第二批省級農作物種質資源庫,10家主體獲得“省級生態農場”稱號,2個基地被評為省級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骨干示范基地;商河縣、起步區被確定為國家級“節水增糧推進縣”“化肥減量增效‘三新’集成推進縣”……由于工作成效顯著,市農技中心榮獲“全省科技興農獎先進集體”“全省‘萬人下鄉穩糧保供’農技服務大行動表現突出集體”稱號。
2025年,作為濟南市農技推廣系統整合建設的第5個年頭,市農技中心全體上下將深入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聚力在穩糧保供上出“糧”策,在助力農民增收致富上謀實招,在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上再發力,展現“當先鋒、打頭陣”的新擔當新作為,為打造更高水平“齊魯糧倉”貢獻泉城農技力量。
?。先請?middot;愛濟南記者錢堃通訊員魏海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