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莒縣果莊鎮設施大棚里的藍莓迎來成熟季。在后梭莊村藍莓種植大戶嚴孝偉的大棚內,一顆顆顏色紫黑、碩大飽滿的藍莓綴滿枝頭。他和工人們穿行在樹叢間,將一顆顆甜酸可口、香爽宜人的果實小心摘下,輕輕放進筐里。
“L25這個品種果粉厚重細膩,不容易損壞。像F6,果粉太薄了,一不小心就會蹭掉,影響外觀,也會影響賣價,所以要輕拿輕放。現在我們的藍莓供不應求,主要銷往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別看嚴孝偉現在對藍莓的品種、果實特性了如指掌,12年前他還是個種植藍莓的“門外漢”。“從裝修干起,到加工零部件,再到開食品廠,就是沒種過地。”談起最初走上種植藍莓的道路,嚴孝偉記憶猶新。2013年,在親戚的推薦下,他開始嘗試種植藍莓,當時試種了三畝地,沒想到當年就賣了10多萬元。
嘗到“甜頭”的嚴孝偉堅定了發展藍莓種植的信心。從那時起,他開始深入鉆研藍莓種植技術,逐步擴大種植面積,從露天到大棚,從普通品種到高端品種,從粗放式管理到精細化、科技化,讓藍莓的含“金”量不斷提升。目前,他已發展藍莓種植110多畝。春節前,每斤藍莓鮮果的價格賣到200元。
2018年,種植經驗逐漸豐富的嚴孝偉帶頭成立了雪潤藍莓種植專業合作社,帶領村民壯大藍莓產業,目前累計輻射帶動全鎮以及周邊鄉鎮的20余個村莊2000余戶村民加入其中。
后果莊村村民于秋美就是跟隨嚴孝偉發展藍莓種植的農戶之一。她的藍莓大棚充滿“科技范”:以椰糠基質替代傳統土壤,通過智能水肥一體化系統實現精準管控,每個種植槽都配備傳感器,實時監測pH值等關鍵指標,系統能根據不同生長期自動調節營養液配比,在家還可以用手機調控各項數據。
“我這個大棚是去年7月14日開始種植的,現在剛開始掛果。要是早下決心種上,現在就能跟人家一樣在家數錢了。”在大棚里,于秋美一邊對果樹進行疏花,一邊笑著說道,眼中滿是對未來的美好期盼。
隨著藍莓產量的快速增長,2023年,在果莊鎮政府的幫扶下,嚴孝偉成立了果莊雪潤藍莓運營中心,讓種植戶們在家門口就能把藍莓銷往全國各地。目前該運營中心藍莓日交易量達6000余斤,待6月份藍莓大批量上市時,每天可達到4萬多斤。
藍莓俏枝頭,百姓樂心頭。藍莓除了給種植戶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外,還發揮聯農、帶農、助農的紐帶作用,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在這里摘藍莓,離家近,一天差不多能掙120元,照顧家庭也很方便。”采摘工人張國芹說。目前,果莊鎮有5000多名像張國芹這樣的“藍莓工人”。
一顆顆藍莓,成了果莊鎮振興路上的“甜蜜引擎”。在政府規劃推動、市場引領下,農戶在種植技術、管理、銷售等方面有了明顯提升,種植規模和產量也在穩定增長。目前,果莊鎮藍莓種植面積達6000余畝,其中設施栽培面積5000余畝,預計可實現年產值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