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縣公安局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將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作為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社區警務職能優勢,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著力打造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目前,我們已經配備了社區民警82名、輔警184名,最大限度將警力下沉到一線,確保派出所、一線部門警力始終保持在機關總警力的40%以上。”夏津縣公安局治安大隊大隊長朱宗杰介紹。夏津公安利用傳統陣地與新媒體矩陣全面做好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的宣傳,并常態化深入社區、村莊走訪摸排,扎實推進矛盾糾紛排查工作走深走實。截至目前,共走訪群眾2300余戶、企事業單位70余家,現場化解各類矛盾糾紛30余起。
面對復雜疑難矛盾糾紛,僅靠派出所一家、社區民警一人往往很難化解。夏津縣公安局積極探索創新工作模式,在15個基層派出所全部設立駐所調解室,打造“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創新實施“3、5、N”(“3”即派出所、法庭、司法所3個部門;“5”即1名民警、1名駐所律師、2名人民調解員、1名輔警,共5名專業人員;“N”即吸收退休干部、老黨員、有威望的群眾等各界力量)工作法,法官、律師和人民調解員每周固定時間駐所開展工作,參與糾紛調解,努力打通化解矛盾糾紛、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2024年12月,當城關派出所社區民警姜國華宣布成功收回土地的消息后,馬家村的鄉親們一片歡呼。馬家村村民曾在村委會的組織下,將土地集中流轉給某企業從事經營,后來企業經營不善倒閉,因暫時無法收回土地,產生了矛盾糾紛隱患。掌握了矛盾滋生點,姜國華與駐所法官、駐所律師聯合土地管理等部門組成矛盾聯調小組,通過法律途徑成功幫鄉親們收回土地,化解了矛盾。
據統計,2024年,夏津縣公安局共排查出各類矛盾糾紛532起,已化解518起,化解率超過97%,糾紛升級矛盾激化實現“零發生”。“我們將結合縣域實際,進一步夯實各項警務機制,持續探索矛盾糾紛聯調新模式,多層次、多樣化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努力繪就基層社會治理新畫卷。”夏津縣公安局黨委副書記、政委劉有彪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