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新安裝的路燈,為啥還沒通上電?”“村里河溝垃圾好幾天沒清理,已經快堆成山……”3月12日,一場“辣味十足”的陽光報告會在德州市陵城區糜鎮大陳村文化廣場上舉行。
“關于路燈,現在正在測量鋪設電線的長度,預算定好了就開會討論,到時村里統一出工修建。關于垃圾問題,一是村民雜物占道,影響垃圾清運車進出;二是人手比較少……”在現場,對村民反映的問題,大陳村黨支部書記陳小福一一作出了解答。
陽光報告會旨在破解基層治理困局、推動基層組織治理模式和治理體系規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基層治理工作面臨任務繁多、人力有限的困境,陽光報告會形成的“當場答疑—問題收集—跟蹤督辦—結果反饋”機制大大提升了基層治理的效率和水平。陽光報告會一般每季度召開1次,可結合當月的主題黨日開展,必要時隨時召開。
“文件發得及時不如服務做得貼心,會議開得熱鬧不如問題解決扎實。”陵城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張鵬說。區里逐漸完善關于健全完善陽光報告會等7項制度,嚴格按照“一述、兩問、三定、四評”的步驟進行,明確工作發生調整、收到不良反映等8種約談情形,梳理規范村級財務債務、村級巡查和審計等5項管理運行制度。
“過去村務公開欄雖然也貼告示,但有些看不懂。現在不僅有明白紙,村干部還當面講,聽不明白能現場問,這樣的公開才是真公開。”大陳村村民陳洪新說,陽光報告會成了黨支部跟村民的連心橋。
在推進過程中,農業農村、司法、民政等部門主動參與,隨機到村莊現場聽會,通過電話回訪、實地調研等方式及時跟進,了解村民反映問題辦理情況。
隨著問題一件件解決了,越來越多的群眾主動參會。今年以來,陵城區累計召開陽光報告會678次,公開村級事項2276項,群眾累計提出質詢問題1670條,村干部當場答復1276條,事后答復394條,通過區、鎮街、村三級協調解決危房改造、道路維修、橋梁改造、環境整治等問題129條,消除歷史遺留問題和矛盾隱患近百件。
“鄉村治理不缺制度框架,缺的是刀刃向內破冰的勇氣;不缺干部隊伍,缺的是主動俯身聽民聲的擔當。開展陽光報告會有效激發了村民參與民主管理的熱情,促進了村干部工作思維和方式的改變,推動了農村和諧穩定。”陵城區委常委、組織部長高洪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