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2025中國國際紡織紗線(春夏)展覽會夏津展廳,韓國ZAIN株式會社與山東鴻泰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山東鑫瑞娜家紡股份有限公司、夏津豐潤實業有限公司等夏津企業簽訂了中韓集中采購協議。
不靠海、不沿江,夏津應該怎樣開放?政策鑄“甲”、創新當“矛”,在夏津外貿突圍的火熱圖景中,一個個奮力“出海”的企業個體,共同組成了撬動全局的關鍵支點。
年產紗線8000噸的山東錦盛祥潤紡織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引進德國特呂次勒十倉清花線和瑞士烏斯特異纖機等先進設備,與東華大學合作,研發的木棉紗線等多款產品受到了海外市場的認可,產品遠銷日韓、歐美、東南亞等地。這是企業向“新”求“智”的結果。
夏津因種而紡,因紡而興。紡織產業成為夏津最大支柱產業,共有集群及配套企業246家,年紡紗規模300萬紗錠,占德州市的二分之一、山東省的十分之一,形成了以鴻泰鼎、天潤紡織和鑫瑞娜家紡為代表的新型紡織產業集群。
夏津積極引導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數字化賦能、綠色化升級,眾多企業積極投身技術創新浪潮,全縣20余家企業總投資超30億元,新上設備2000余套,新增產能70萬紗錠,產業設備更新率達40%以上,新上和技改企業中進口設備達50%以上。用工由70人/萬錠下降到20人/萬錠,節省人工成本70%以上,噸紗用電節能10%以上,合力推進“夏津紗線”品牌升級。
為幫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夏津堅持做實政策,“組團”參加國內外推廣活動。做好平臺,全力打造山東紡織產業工業互聯網平臺暨“云上夏津”平臺,不斷擴大平臺服務范圍與質效,逐步輻射帶動山東乃至全國,甚至拓展至國外,與韓國纖維研究院展開深入合作,推動夏津紡織產業的全球化發展,助力夏津紗線順利揚帆“出海”。
傳統制造龍頭企業搶占規則話語權,科技型創新企業以技術專利筑起發展“護城河”,“隱形冠軍”企業專注細分領域大力開拓新興市場……走進山東鑫瑞娜家紡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3條生產線滿負荷運轉,每日產量達3000套。工人們分工明確、配合默契,正為一批共計16000套出口新西蘭的訂單全力以赴,在春季家紡市場的激烈競爭中搶占先機。公司董事長賀杰滿懷信心地表示:“堅持自主創新,不斷提升產品品質,生產標準已遠超出口標準。以可水洗棉花被為例,今年第一季度預計產量可達30萬套左右,同比增長20%以上。”持續的科技創新投入,讓該企業在家紡行業站穩腳跟,國際市場份額穩步擴大。
據悉,夏津計劃用5年時間,通過科技創新、數字化轉型和綠色化發展,將紡織服裝產業打造成為500億元級的現代化產業集群,不斷提升“夏津紗線”區域品牌影響力,為開拓海內外市場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