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桓臺縣果里鎮1.598MW(兆瓦)光伏發電站并網發電,這是該縣首個地面樁基分布式光伏發電站。“村里閑置多年的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預計每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20余萬元。”果里鎮龍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衍兵說。
據了解,果里鎮光伏發電站項目總投資460萬元,占地面積26畝,充分盤活利用龍東村舊村拆除后的建設用地,預計年發電量達200萬度,年收益達80余萬元,由龍東村等7個村共享收益,有效提高了村集體經濟收入,為鄉村產業振興增添了新動能。
借“光”生“金”,助力發展。近年來,桓臺縣把大力發展光伏發電作為優化能源結構的重點,著力推進整村開發、地面樁基和企業“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光伏發電項目,讓陽光“伏”利惠及更多百姓。
馬橋鎮辛莊村新建了光伏籃球場,目前正在對變壓器進行增容,確保村內光伏發電項目能夠正常運行。“籃球場建設即將完工,現在光伏板已經安上了,下一步要做籃球場的硬化及亮化工程,地面、燈光、籃球架等建好后,既能給村民提供健身娛樂的場所,也能給村里帶來集體收益。”山東恒鳴新能源有限公司桓臺分公司總經理李猛說。
“我們整村推進光伏項目,全村將達到4500多塊光伏板,光伏收入項目每年大約12萬元。”辛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周金廣說,“光伏發電項目在帶來收益的同時,還給村里節省了路燈、辦公區域的電費,而且光伏板綿延成片,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很是美觀,鄉村面貌也煥然一新。”
在桓臺縣,越來越多的光伏發電項目正持續收集“陽光收益”,源源不斷地輸送著清潔電力,推動鄉村振興。目前,山東匯達蠕墨裝備有限公司9.42MW(兆瓦)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成功并網,年發電量超過千萬度,成為桓臺縣單體最大的光伏發電項目;起鳳鎮魚三村采用“光伏+”模式,將光伏發電與種植、養殖產業融合,實現生態增效,集體增收;唐山鎮后諸葛村、馬橋鎮宗崔村等村莊開展整村匯流光伏項目,讓村民屋頂有“電站”,陽光變“收入”。
截至2月,桓臺縣光伏裝機容量達302.68MW(兆瓦),預計可實現年發電量近3.4億度,推動能源結構高質量躍升,實現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更大化。下一步,該縣將繼續加大對光伏產業的支持力度,不斷拓展光伏應用領域,探索“光伏+”多業態融合發展模式,為縣域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注入陽光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