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上午,位于陽谷縣高廟王鎮的陽谷鴻運牧業有限公司內,一頭頭剛剛吃飽的魯西黑頭羊走出羊舍,享受春日暖陽。“我們養殖的魯西黑頭羊是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歷時18年潛心培育的綿羊品種,具有長得快、產肉多、肉質好、皮質好等優點,既耐粗飼又適合圈養。”該公司總經理薛景霞告訴記者。
大學畢業后,薛景霞放棄了北京的工作,毅然回鄉創業。面對高廟王鎮長期存在的羔羊管理不到位和品種選擇不對路兩大難題,他抱著被褥一頭“扎”進了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不僅學會了先進的養殖技術,更是將魯西黑頭羊帶回了高廟王鎮。“經過多年驗證,每飼養一只魯西黑頭羊種羊,可比飼養當地綿羊年增收1000余元,每育肥1只魯西黑頭羊,能比當地綿羊年增收200元。”薛景霞驕傲地說。
在家鄉,薛景霞主動承擔起農技推廣指導員的責任,通過配種前指導、斷乳期加強管理、育肥期科學管理的“三步曲”管理方法,幫助養殖戶收入節節攀升。他還創新推出“送羊還羔”模式,給鄉親們免費發放基礎母羊,統一飼料、統一防疫、統一提供技術支持、統一保護價格回收羔羊,每只母羊每年可為養殖戶帶來3000元至4000元純利潤,帶動了周邊200余戶有富余勞動力的家庭增收致富。2021年,薛景霞被團中央、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
鄉村要振興,有產業還得有“能人”。為進一步推進實施鄉村人才振興戰略,聊城市大力鼓勵各類人才創新創業,不僅積極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更是探索實施了“尋找鄉村振興合伙人”行動,明確了“鄉村振興合伙人”可在項目報批、資金補助、信貸扶持等方面給予優先安排,在就業創業政策支持、人才工程項目評選等方面給予適當傾斜。
在東阿縣銅城街道艾山村,東阿東艾仙草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曹偉就是“尋找鄉村振興合伙人”行動的受益人之一。據悉,曹偉立足當地艾草資源優勢,建成了集種植、加工、體驗、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條,同時還將中醫藥文化與現代旅游相結合,為游客提供更加豐富、健康的旅行體驗,推動了艾草產業的持續發展。“成為‘鄉村振興合伙人’后,我們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得到了當地政府真金白銀的大力支持,更有多家銀行機構上門問需,為我們今年擴大生產規模提供了資金保障。”曹偉說。
“2024年以來,聊城市先后兩次征集‘鄉村振興合伙人’需求項目,選取具有一定特色的26個鄉鎮(街道)下轄村莊,在全省率先發布鄉村振興合伙人需求項目59個。”聊城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市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黨總支書記、主任寧吉木表示,聊城市不斷強化政策支持,引導各類“能人”進入鄉村建功立業,更是大力培養鄉村本土人才,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據統計,2024年以來,聊城市充分發揮現有20家省級(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基地作用,對接國家、省、市級專家及高校院所科研人才400余人,開展專家服務活動130多次,培訓基層人才13032人,解決農業技術難題100余項,技術轉化、項目落地60余項;對高素質農民培訓開展培訓需求調研和跟蹤幫扶工作,開展集中培訓和入戶指導102期,培訓指導群眾11247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