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棗莊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會召開。當前,滕州正處在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民營經濟扮演著重要角色。長期以來,滕州市人民法院始終將服務保障民營經濟發展作為重點工作,緊緊圍繞“公正與效率”主題,巧用“四新”工作法,扎實推進政策惠企、紓困助企、服務暖企、司法護企等舉措落地,努力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滕州法院圍繞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出臺《關于優化營商環境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從制度上將安企護企惠企落到實處。持續深化府院聯動,出臺《關于推進府院聯動聯席會議制度的實施意見》,設立企業破產、企業欠薪等工作專班,充分發揮政府與法院的優勢,在涉企糾紛化解、執行協作聯動、破產審判等方面通力合作。2024年審執結涉企案件3358件,結案標的額21.62億元,涉企案件平均結案時間同比下降40.8%。
滕州法院創新執破融合化解債務難題,不斷豐富破產重整、和解制度實踐案例,讓久拖未結的債權得以清償,也讓具有發展前景和挽救價值的企業涅槃重生。2024年,滕州法院審結破產案件22件,盤活資產13.94億元。
服務發展大局,要用實實在在的舉措解決好各類難題。在某高級中學執行案中,面對學校土地使用權、校舍及各類教學設備被多輪查封且評估難度較大等難題,滕州法院積極組織多部門共同參與,召開聯席會議,最終實現成功競拍。如今,新學校已重新招生。
“謝謝法官!讓我們實現了雙贏。”在山東某醫藥公司訴某醫療機構合同糾紛案件中,原告申請訴前財產保全,考慮到該案為涉企糾紛,滕州法院活用保全“硬措施”和調解“軟手段”,幫助相關企業逐步恢復清償能力,最終化解糾紛。
滕州法院審慎采取凍結、查封、扣押等措施,最大限度保證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積極開展民營企業信用修復專項活動,分類施策、精準修復,根據失信企業實際情況建立退出、幫扶、約束三類清單,2024年,企業信用修復200余條,促進企業造血再生。
滕州法院依托一站式訴訟服務平臺和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為涉訴企業提供在線調解、異地協調、在線材料傳輸等服務,實現企業訴求“一次不跑,事就辦好”。創新大數據預警聯動循環,利用大數據技術針對審判中發現的民營企業涉及經營管理、風險防范方面的問題進行分析,預測矛盾糾紛的發展趨勢,向有關部門、相關行業協會、特定民企等發出司法建議33份,努力實現“審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通過信息共享平臺,構建多元聯動體系,結合滕州司法“善”理念中“宜業、惠商”理念,針對轄區企業開展靶向入企普法、聯合調解,為民營企業發展創新提供司法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