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濟南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濟南調查隊發布2024年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過去的一年,濟南經濟總量穩步提升,新項目、大項目不斷落地、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提檔加速、綠色低碳轉型步伐加快,進一步激發改革創新活力。連續兩年躋身中國城市科創金融指數前十
2024年濟南經濟總量穩步提升。根據市級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4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3527.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40.0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4519.2億元,增長5.8%;第三產業增加值8568.4億元,增長5.2%。
2024年,濟南不斷推進黃河體育中心“一場兩館”建設,黃河大橋復線橋、齊魯黃河大橋順利建成通車,中新濟南未來產業城高標準規劃策劃,中新綠色科技研究院成立運營,星泉匯、中新未來公園等重點合作項目加快推進,新簽約優質產業項目37個。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效能疊增,連續兩年躋身中國城市科創金融指數前十,入選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城市,科技金融及特色機構達到62家,全市科創企業貸款余額2057.8億元,比上年增長17.7%,科創企業獲貸率41.7%,較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
同時濟南還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中歐班列濟南集結中心一期建成運營,新增跨里海通道、中老班列,總線路達15條,全年開行班列1029列,國際友好(合作)城市增至92個。
去年濟南規上企業營業收入首破萬億元
在工業方面,濟南工業重點行業拉動效應顯著。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5%,其中,規模以上制造業實現增加值增長6.7%,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5.6個百分點。重點行業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43.3%,汽車制造業增長19.5%,合計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5.2個百分點;醫藥制造業下降0.7%,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下降1.1%,通用設備制造業下降2.3%,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5.9%。裝備制造業增勢明顯,實現增加值增長12.7%,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5.5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快速增長,實現增加值增長14.4%,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2.7個百分點。
縱觀公報,致力于“工業強市”的濟南在2024年實現新突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首次突破萬億元,達到10189.4億元,比上年增長4.4%,利潤總額429.1億元,增長0.9%。工業大類行業中,22個行業實現利潤增長,增長面53.7%。重工業穩健發展,實現營業收入8773.3億元,增長5.2%。裝備制造業發展向好,實現營業收入5187.9億元,增長17.1%,利潤總額227.9億元,增長2.9%。
糧食播種面積、總產、單產實現“六連增”
公報顯示,濟南糧食播種面積、總產、單產連續六年保持增長態勢,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14.3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0%。在農業、農村方面,濟南農業經濟總量保持上升勢頭。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14.3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555.7億元,增長3.7%;畜牧業總產值160.6億元,增長2.2%。農林牧漁業增加值466.6億元,增長3.9%。
農業生產方面,全年糧食播種面積730.2萬畝,比上年增長0.2%;糧食總產量305.7萬噸,增長0.9%;糧食平均單產418.7公斤/畝,增長0.7%。全年蔬菜總產量755.5萬噸,增長4.0%;水果總產量122.0萬噸,增長3.9%;油料總產量6.8萬噸,增長2.3%。
現代農業提檔升級。通過實施農業產業化提檔升級行動,成功入選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新建成高標準農田21.5萬畝,同步發展高效節水灌溉任務4.8萬畝,水肥一體化推廣面積4.5萬畝。全力打造“中國北方種業之都”,全市持證農作物良種企業數量達到158家,比上年增加54家,舜豐生物矮稈玉米獲得全國首個主糧作物基因編輯安全證書,5類7個種業品種入選國家農業主導品種。
濟南數字生態指數居全國第8位
2024年,濟南數字經濟激發新動能持續釋放,全市累計建成數據中心40家、5G基站5.4萬個,新增數字產業集群3個,數字生態指數居全國第8位。創新驅動發展動能強勁,全年新增創新型中小企業1189家、專精特新企業72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1家,新增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1個、先進制造業集群2個。
全市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實現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4.4%,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2.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高技術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523.4億元,增長3.0%,占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比重32.5%。現代服務業實現增加值5258.6億元,增長4.4%,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61.4%。
全市億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858個
去年濟南全力推進2000個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臨工重機數字化工廠、清河高端芯片載板、廣日數字化產業園等項目建成投產,中科曙光、恒瑞醫藥、智星空間、卡斯柯信號等項目相繼簽約落地,聊熱入濟、繞城高速港溝至殷家林段改擴建、市婦幼保健院新院區、濟南公益性農產品大宗交易批發市場等基礎設施和民生保障項目加快建設。
2024年全市億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858個,比上年增加91個,完成投資比上年增長0.9%,拉動全市投資增長0.6個百分點,其中,50億元以上項目62個,增加12個。全市“四上”單位總數突破16000家,達到16294家,增長7.6%。
水環境質量指數連續三年全省第一
2024年,濟南在全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5.8%,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下降0.8%,累計建設國家級綠色工廠31家、綠色工業園區4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8家。扎實開展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十大行動,修復白云湖生態6.3公頃,雨污合流管網、黑臭水體“兩個清零”任務圓滿完成,水環境質量指數連續三年全省第一,重點泉群保持21年連續噴涌。全面完成省下達空氣質量改善目標,細顆粒物(PM2.5)濃度36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68微克/立方米。
同時在多個項目中,濟南也持續不斷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愛旭太陽能電池組件成功下線,山東能源鈣鈦礦光伏電池項目落地建設,國內首座低碳車網互動充換電示范站在濟建成投運。
(濟南時報·新黃河客戶端記者陳元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