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濟南市長清區,仿佛被春風打翻了調色盤——張夏的杏花云蒸霞蔚,馬山的桃花灼灼其華,孝里的油菜花織就金色綢緞,雙泉的野酸梅暗香浮動。這場持續近百日的“花漾盛宴”,正以文旅融合的創新筆觸,書寫著鄉村振興的生動答卷。
“花期經濟學”激活全域旅游。4月12日周六清晨,長清區三十里御杏康養谷里,濟南攝影愛好者王建國架起三腳架,鏡頭里粉白花瓣隨風輕舞。“往年杏花開罷就進入空檔期,現在跟著‘賞花地圖’能玩到初夏。”他說的正是長清區文旅局推出的“追花攻略”:通過精準測算十余種花卉開放時序,按需開設公交專線,串聯賞花點位,讓“七日賞花游”蝶變為“百日深度游”。
在靈巖寺景區,賣花郎手持桃枝吟誦古詩,智能機器人講解“五步三泉”典故,禪茶體驗館推出“落櫻冷萃茶”。景區負責人查天奇介紹,今春他們推出的“古剎+春花+國風演藝+美食市集”組合,一鍵解鎖當下青年最愛的“禪意春游”新玩法,年輕客群占比突破四成。
“花樣產業”綻放富民之花。4月12日中午,在張夏街道“一方小院”,主理人金杰剛送走一桌客人,便馬不停蹄地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研學團隊。杏花節期間,這個由老宅改造的民宿周末日均營收達4萬多元。他們還幫助街道孵化了20多家“五星級庭院”,帶動周邊農戶開發出杏花茶、無花果干等10余款本地產品,深受游客喜愛。
目前,長清區花卉產業鏈已延伸至62個行政村,形成“賞花經濟+特色種植+精深加工”的融合業態。據統計,3月份以來,全區接待研學團隊127批次,花卉主題游帶動周邊民宿入住率提升65%,全區累計接待游客量突破5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