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濟南與臨沂結成協作對子以來,兩市協作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2022年,兩市建立對口合作關系,為雙方深化合作交流、實現共贏發展提供了新契機。2023年3月,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濟南—臨沂對口合作實施方案》,在蒙陰縣合作共建濟臨經濟協作區。
如今,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兩市正協力打造全國對口合作的示范樣板。
暮春時節,臨沂市蒙陰縣山巒含翠,槐花如雪,蜿蜒的“沂蒙彩虹公路”串聯起連綿起伏的各色花海。“五一”假期前夕,蒙陰縣緊抓濟臨對口合作機遇,持續推出“周末舒心就來蒙陰”文旅大禮包,通過景區免票、百萬獎勵政策、特色線路升級等創新舉措,將紅色基因、生態稟賦轉化為旅游發展勢能,在魯南大地書寫文旅融合的春天故事。
賞花網絡激活全域資源
作為“中國蜜桃之都”,蒙陰71萬畝桃林繪就百里生態畫卷。今春,該縣整合11個鄉鎮街區特色,以岱崮地貌、椿樹溝等30余個景點為錨點,構建起“紅色研學+生態觀光+農事體驗”三位一體的賞花體系。
游客沿“沂蒙彩虹公路”可感受季節更迭的視覺盛宴:3月杏花谷薄霧輕籠,4月桃花海燦若云霞,5月槐花雪香沁心脾,沿線村落同步推出桃花酒釀制、非遺草編、手工磨坊等沉浸式體驗,讓賞花之旅更具參與感。
地質瑰寶釋放生態動能
地處沂蒙山世界地質公園核心區,蒙陰縣的生態優勢持續轉化為發展勝勢。海拔1156米的蒙山主峰云霧縹緲,220萬/cm 3的負氧離子含量造就天然康養勝地;山東省第二大水庫云蒙湖碧波蕩漾,新開發的環湖騎行道成為攝影愛好者聚集地;30余座岱崮方山構成獨特地貌奇觀,其地質演變歷程被《美麗中國》特種郵票永久收錄。
在《舌尖上的中國》取景地椿樹溝,游客既可體驗傳統手工煎餅制作,也可在竹林溪畔品嘗蒙山全蝎、松菇燉雞等山野美味,質樸的村落能讓人感受到最純正的人間煙火。
真金白銀深化區域聯動
在岱崮地貌景區停車場,來自濟南的旅游大巴絡繹不絕。導游李女士介紹:“政策優惠讓線路成本降低15%,本周已發3個賞花專列。”
借力濟臨協作機制,蒙陰面向濟南游客推出專項禮包:即日起至10月7日,持濟南身份證可免票游覽6家A級景區;自駕游客憑高速公路通行費憑證,可在合作酒店抵扣住宿費用;旅行社團隊享受市縣兩級疊加獎勵,縣級財政設立百萬專項資金及時兌付。
紅色基因浸潤服務細節
“我們既要山水顏值,更要老區溫度。”蒙陰縣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任廣友說。
作為“沂蒙六姐妹”故鄉,蒙陰將紅色精神注入旅游服務全鏈條。主要景區增設“沂蒙六姐妹”服務崗,提供導覽圖、應急藥品等物品;新培訓的一批紅色講解員,用情景劇形式再現支前故事……今年以來,蒙陰縣新增的12處旅游咨詢服務站,已幫助3000余名游客規劃個性旅游路線。隨著濟臨協作深入發展,蒙陰全域旅游格局加速成型。
據統計,一季度,到蒙陰旅游的濟南游客占比明顯提升,這座生態之城正以最真誠的方式,書寫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
(濟南日報·愛濟南記者范俐鑫通訊員李朋張圣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