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濟南市政府新聞辦召開“聚力項目提升開創強省會建設新局面”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專場,介紹有關情況。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在城市更新方面,今年已啟動項目80個,完成年度投資160.6億元,高新區舜泰廣場智慧停車項目等2個案例成功入選住建部典型案例。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綠色建筑884.1萬平方米
今年以來,濟南大力實施住建“12419”工程,即堅持以“項目提升年”為總牽引,對接經濟發展、民生福祉“兩大需求”,錨定推動房地產“止跌回穩”、建設“四好”系統工程、叫響“濟南建造”品牌、打造“住建服務樣板”四個工作目標,著力推進省會住建事業創新發展、綠色發展、轉型發展、安全發展。截至目前,各項工作均已取得積極進展。
多措并舉穩控房地產市場。先后舉辦“2025山東省暨濟南市高品質住宅展示交易會”“住福萬家安居齊魯2025濟南市夏季購房節”,發放5000萬元住房消費券,有力帶動銷售增長;聯合多部門開展“促進住房領域消費專項行動”,從動態優化調控政策、穩步提升住宅品質、優化服務監管等23個方面聯合發力,共同促進住房消費;5月底,推出“賣舊買新”政策,對符合條件的予以總房款0.8%-1%的購房補貼,進一步激發消費潛力。開展市級高品質住宅項目申報評選,累計申報56個項目。以“濟鋼片區”智想城項目為核心,打造高品質居住示范區。此外,為滿足工薪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產權型需求,全市首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項目已于6月23日啟動配售,希望符合認購條件的市民積極關注選購。
統籌推進提升城市建設品質。在城市更新方面,今年已啟動項目80個,完成年度投資160.6億元,高新區舜泰廣場智慧停車項目等2個案例成功入選住建部典型案例。在城中村改造方面,今年已啟動項目51個,完成年度投資144.6億元。持續提升燃氣設施安全水平,已完成20.9萬戶燃氣報警系統更新;擴大集中供熱覆蓋面積,開工400萬平方米集中供熱配套項目,目前已完工197萬平方米。6月,濟南市成功入圍2025年度中央財政支持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將為城市建設帶來新動能。
創新驅動建筑產業轉型升級。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通過優化市場環境、強化科技引領、降本增效等措施,推動建筑業向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對建筑企業“上規入庫”進行獎勵,激勵建筑企業重發展、穩增長。一季度,建筑業產值、出省施工產值、簽訂合同額等建筑業重要指標均穩居全省首位。今年1-6月,全市新增綠色建筑884.1萬平方米;新增太陽能建筑應用505.8萬平方米。4月,舉辦第三屆中國(濟南)綠色建筑大會,濟南市相關企業智能建造、超低能耗建筑等前沿技術得到推廣展示。
深化改革夯實行業發展基礎。改革住建行業服務監管機制,積極推廣BIM技術應用,勘察設計工作經驗在全省推廣;創新招投標監管模式,全面推行“評定分離”,助力項目快速落地;嚴把工程建設質量關,實施裝配式結構首層監督抽查、關鍵工序“舉牌驗收”制度,常態化開展建筑施工三個“半小時”安全意識養成活動;深化數字賦能,推進數字住建5大系統整合,匯聚2.67億條數據,初步形成“4+1”政務系統體系,新增數據創新應用場景23個,以數字化推動住建產業創新升級。
濟南一季度建筑業產值完成848.4億元穩居全省首位
今年以來,濟南新增一家特級資質企業,特級企業達26家,占全省的34.2%。根據市統計局數據,濟南一季度建筑業產值完成848.4億元,占全省的26.8%;出省產值完成305.4億元,占全省的43.6%;簽訂合同額10149億元,占全省的41.7%,均穩居全省首位。
一方面,大力支持建筑業提質增效。在加大政策供給上,濟南出臺了《關于進一步促進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濟南市建筑業企業“上規入庫”獎勵政策實施細則》等政策文件,提出了培育建筑產業強企集群、支持建筑業企業積極拓展外埠市場、激勵建筑業企業提質增量等具體措施。在完善服務機制上,建立完善定期走訪聯系、協調會商會辦、市區兩級聯動、問題反饋跟蹤、行業發展咨詢等工作機制,及時了解企業的需求和困難,提供精準服務和支持。
此外,在幫助企業拓展業務領域方面,鼓勵企業延長產業鏈條,支持企業參與橋梁隧道、綜合管廊、港口航道等重大項目建設。比如,允許招標人對信用良好的建筑業企業按照投標聯合體各成員中的最高信用分計取,聯合體各方可在工程項目投標時按照聯合體協議中明確的施工內容使用以上業績,幫扶企業通過聯合體方式提升競爭力,參與更多大型項目。
另一方面,積極推動建筑業企業“走出去”發展。搭建企業與金融機構合作平臺,為積極轉型企業提供融資支持;組織專業培訓和研討會,邀請熟悉不同地區政策法規和市場環境的專家,為企業解讀各地建筑市場準入規則、稅收政策、招投標流程等關鍵信息,幫助企業克服地域和政策差異困難。
同時,建立信息共享平臺。依托濟南市外出施工行業黨委及區域黨委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定期發布外埠市場動態、政策變化、項目信息等,幫助企業及時了解外埠市場的需求和機會。持續深化黨建工作聯系點建設,由外出施工行業黨委企業委員聯系本地企業結成“一對一”幫扶對子,充分發揮大型企業及專業企業的優勢,提升企業競爭力。此外,持續做好企業對外推介工作。在發揮好新疆及廣東區域黨委作用的同時,擬于今年再建立2個區域性外出施工行業黨委,引領濟南建筑業企業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尋求發展機遇。多層次住房保障實現全覆蓋
近年來,濟南通過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租賃住房補貼、購房補貼等多元化形式,針對不同群體和住房需求,不斷健全多樣化保障體系。
多層次住房保障實現全覆蓋。城鎮戶籍低保、特困、低收入家庭,符合條件的可申請公租房實物保障,按照收入標準享受租金減免優惠;中低收入家庭通過市場租房的,可申請租賃住房補貼。對于新市民、青年人和來濟務工人員,可申請保障性租賃住房,租金不高于同地段同品質市場租金的90%。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在濟就業的高校畢業生通過市場租房的,可申請每月500-1500元的租賃住房補貼。對于高層次人才在濟購房的,可申請購房補貼。A類人才一事一議;D類及以上人才最高可領取40萬元至100萬元;全日制碩士10萬元、博士15萬元。
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全面開啟配售。為解決工薪收入群體住房困難問題,2024年,濟南市開展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工作,按照建造“好房子”理念和“保本微利”的原則,面向工薪收入家庭和城市引進人才進行配售。
目前,首批鳳鳴新筑、清河新筑項目共計433套房源已開啟配售。符合認購條件的市民可通過“愛山東”APP“泉城安居”登記認購、繳納認購金,進行搖號選房。此外,結合濟南實際,正在探索將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納入住房保障范圍,推動農業轉移人口住房保障享有城市戶籍同等權利,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