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新聞網商丘訊(張騰 陳臣)在企業界,他把廠子辦得紅紅火火;在村里,他是支持家鄉發展帶頭捐資、捐物的好鄉賢。他用真情和汗水譜寫著創業致富、回報家鄉和社會的優美樂章。他把一顆善良真誠、助人為樂的心交給了大家,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贊譽,成為群眾最信得過的“鄉賢”,他就是商丘市梁園區觀堂鎮馬樓村好鄉賢李德建。如今,在觀堂鎮,提起李德建的名字,真可謂家喻戶曉。
作為一名農家孩子,李德建在外打拼30多年,事業有成。但他致富不忘支持家鄉建設,出資為村民打機井澆灌莊稼、為孤寡老人節日送上慰問金、出資請來劇團為群眾唱大戲、疫情期間為群眾捐口罩、和村民一起謀發展……
小時候,李德建家條件不好,經常吃不飽飯。他自幼在父母的教導下養成了誠實守信、吃苦耐勞、樂于助人的良好品質,左鄰右舍有事他都會積極幫助,盡其所能。正是因為自己早年輟學,在家務農比較辛苦,所以他發奮圖強,暗暗發誓要闖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他獨自一人到鄭州市搞蔬菜經營,有了點積蓄后他便拖家帶口到廣東謀發展,他和妻子帶著2個姑娘1個兒子在那里租用廠房從事服裝加工業,由于李德建懂經營、善管理,加上誠實守信,生意非常紅火,廠子一度擴建到3個,成為當地知名企業家。
李德建帶領一家人靠勤勞的雙手,經過多年艱苦創業,終于開創了屬于自己的一片“藍天”。在誠信經營的同時,他眷戀故鄉土地,情系家鄉,盡管在外事業有成,可那依舊擋不住那顆牽掛家鄉炙熱的心。逢年過節,回到家里,凳子都還未坐熱,他便提著大包小包去看望村里的貧困老人們。每走到一家都與老人們促膝而談,雖然常年在外,但村里的老人都認識他,自然而然就拉起了家常,因為他不擺架子、平易近人的緣故,似乎沒人把他當大老板,而是把他當親人。每年春節前,他為村里60歲以上的貧困老人每人發一個200元的紅包,提前為老人們送去新春佳節的祝福,讓老人感受到社會的關懷和溫暖,并與他們親切交談,鼓勵他們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祝愿他們早日過上好日子。
他說,作為馬樓村的一員,自己有責任、有義務給鄉親們辦點實事。2020年夏天,他聽說本村一組的一眼機井壞了,影響抗旱生產,就主動出資13000元義務為該組群眾新打一眼機井,讓60畝干旱的莊稼及時喝上“救命水”;去年春季,醫用口罩、防護服、測溫儀等防疫出現短缺,為此,李德建及時為村里捐贈口罩6000多個。此次捐贈的口罩,為村民解決了燃眉之急;今夏,村里老人們說想聽豫劇大戲了,他帶頭捐資2200元并倡議村里致富能人捐款,請來劇團,為村里群眾唱大戲5天。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園情。”作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李德建的內心是寧靜的、質樸的。更令人尊敬之處在于他反哺家鄉的情懷,無論飛得多高、走得多遠,他不忘桑梓,再遠的路程也擋不住他那顆牽掛家鄉炙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