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新聞網商丘訊(張騰 郭靜 王甫海)7月12日以來,華東理工大學“一綠生化”支教隊的10名大學生冒著炎熱酷暑,不顧蚊叮蟲咬,來到寧陵縣程樓鄉中心小學開展支教活動。他們秉持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保理念,為了促進生態振興,他們給鄉村兒童們帶去了環保知識,用通俗易懂的知識宣揚了可持續發展理念。讓他們用自己所學習的知識,為同學們進行科技啟蒙教育。
夏日炎炎,支教隊員們帶著洋溢的熱情從上海出發,開啟了一場終身難忘的支教之旅。到達程樓鄉后,鄉長和校長為大家介紹了程樓鄉的概況并為大家送去生活物資。
7月13日,支教隊員們正式開始進行教學。
科技課堂:激發科學探索熱情
在科技課堂上,孩子們通過自動吹氣球實驗,親眼見證了小蘇打與醋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的過程,理解了化學反應的基本原理。他們在水的凈化實驗中,學會了利用自然材料進行水的過濾,認識到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每一次實驗操作,都讓孩子們的眼中閃爍著好奇與求知的光芒。
環保課堂:宣揚可持續發展理念
在環保課堂上,支教隊員們為鄉村學生講解了垃圾分類和城市交通,在學生心中埋下一顆愛護環境的種子,并呼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踐行。支教隊員們還為程樓鄉的學生帶來了兩節特別活動。
DEI特別主題活動:傳遞多元與包容
在DEI特別活動中,孩子們認真學習手語,體驗視障人士的日常生活。在視障體驗環節,他們小心翼翼地通過障礙物,體會到殘障人士生活的不易,深刻理解了“多元、平等、包容”的理念。
綠色創意活動:培養可持續發展意識
在綠色創意活動中,孩子們通過制作種子紙,了解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支教老師們準備了多種顏色的食用色素和花草種子,帶領孩子們將廢紙變成富有創意和環保意義的種子紙作品。
溫暖互動,真情流露
每天的課程結束后,支教老師們都會和孩子們一起總結當天的收獲。看到孩子們積極發言,分享自己的感受,老師們的心中充滿了驕傲與喜悅。孩子們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老師們的感謝,有的孩子送上親手制作的小禮物,有的孩子主動幫助老師收拾教具。每一個小小的舉動,都讓老師們感受到滿滿的愛與溫暖。支教不僅是一種傳遞知識的方式,更是一種仁愛和責任的體現。在與孩子們共同度過的每一個瞬間,支教隊員們不僅幫助孩子們獲得更好的教育,還在奉獻中不斷成長,開闊視野,定義自我。
當看到孩子們積極參與課堂互動,認真聽講,支教隊員們的心中充滿了無比的驕傲與喜悅。這種幸福感和成就感,成為支教志愿者繼續前行的動力。支教的每一個瞬間,都是他們與孩子們共同成長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