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新聞網邯鄲訊(記者史習武通訊員王德峰 郭海民 常占友)日前,從邯鄲魏縣“兩會”了解到,該縣新年將升級加力做好“十篇文章”,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在全縣開花結果。
擴內需增動力。聚焦落實國家“兩重”“兩新”戰略,持續釋放經濟增長強勁動力。圍繞中央預算內投資重點和地方債券支持范圍,抓項目爭投資,構建新發展格局。鼓勵支持企業研究利用國家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促進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工業數字化轉型,加快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加快打造數字消費、文旅消費、即時零售等多元消費場景。
強園區活引擎。完善開發區新興低碳等基礎設施,建設清潔能源微電網,全年開發區固投增長25%,規上企業營業收入增長23%,著力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承載區、開放先行區、創新引領區、改革試驗區、綠色發展區零碳園區。重點培育凱盛君恒藥玻、鳴仁橡膠、廣輝塑料等生產型外貿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優化審批事項清單,推進“五未土地”治理和“僵癱企業”平穩退出。
謀改革求創新。抓好“縣管校聘”、不動產抵押登記、零基預算等各項改革,建設縣域緊密型醫共體,提升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范圍和規模。爭取銀行信貸、保險投資、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等政策工具,助力企業融入資本市場增活力。年內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30家以上,全年技改投資增長10%以上,實施一批優勢企業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
盯招商引項目。瞄準招商引資“2116”目標,做強產業鏈招商。錨定項目建設“14321”目標,實行“3個100”推進機制,推動項目開工率、入庫率、投資率、達產率“四率”齊升。加快引黃調蓄水庫、城鄉供水升級改造、全域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和全域田間灌溉工程項目。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做好長邯聊高鐵過境設站、雄鄭高速、肥回公路魏縣段等重點項目前期工作。
上品位創宜居。城市更新建成投用職教城、新區中小學、市民中心、“斷頭路”橋梁等全部續建在建項目。開工城南污水處理廠及配套污水管網建設,新建中水儲水設施,實施雨污分流改造,完善市政熱網。抓好“五城同建”,做好果品市場整治和商業綜合體項目,建設一批綜合性老幼服務中心等。探索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實行物業公司服務星級評定和淘汰退出機制。
富三農快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新 “12266”工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守牢耕地紅線,糧食播種面積、產量穩中有增,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加快土地流轉,爭創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鞏固脫貧效果,打造鄉村振興梨花谷示范區,推進城鄉幸福養老中心、養育中心、衛生服務中心等項目建設,深化“一集中四治理”和“金融+”“科技+”“電商+”“品牌+”“旅游+”“手工業+”賦能,做活“一縣百品、一品一播”。
補短板破瓶頸。創新“邯鄲辦事不用跑”魏縣樣板,爭創全國政務服務先進縣,推進建設河北省青年發展友好型縣城、“十萬學子進邯鄲”就業行動。探索 “共享工廠”,落實惠企政策,支持校企共建研發機構、共享儀器設備,謀劃建設大型物流倉庫,探索實施統倉統配、多式聯運,減輕企業建設、研發、物流成本。
防污染優生態。實施治企、降塵、控車系列行動,保障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深化水環境系統治理,爭創國家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試點城市。實施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建設“無廢城市”。開展植樹造林,構建城市生態走廊。發展綠色低碳產業鏈和供應鏈,推進工業領域節能降碳,打造綠色低碳發展創新示范點。
愛民生促和諧。做好30件民生工程和民生實事,深化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化解房地產風險,防范政府債務風險和金融風險,筑牢食品、藥品安全防線。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和“浦江經驗”,完善縣鄉村三級社會治理新機制,爭創全國信訪工作示范縣。實施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和中小微企業就業支持行動,織密社會保障網,提高教育、衛生、養老公共服務質效。
轉作風提效率。講政治顧大局,擔當實干,高效率落實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持續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程序,給謀事者撐腰、給干事者松綁、給成事者鼓勁,凝聚狠抓落實的強大合力。推進基層黨建引領和黨風廉政建設,奮力開創邯鄲魏縣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