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有個王府井,武安城有個南關街;
大前門有個大柵欄,南關街有個小柵欄。
這是人們對古城南關街的贊謄。
在中國,人們一提起北京的王府井,便知它是條歷史悠久、聞名世界的商業街,是世人驚嘆的“博物館”。武安城的南關街,也因其商貿繁盛,被人們稱為“太行第一街”,武安的“王府井”。
南關街地處古城南端,南北走向,長三里余,是寸土寸金,日進斗金的經商寶地,自古被稱“金街”。
南關街古來為商業步行街,是一處購物與觀景的迷人地方。走進南關街,逛不完的店鋪,看不完的美景,數不清的人流,讓人目不暇接。
武安城“小柵欄”
南關街兩旁均為店鋪,每個店鋪風格各異,別具特色。每個店鋪長約3-5丈,寬1-1.5丈,建筑均為石、磚、瓦、木質材料結構。根基為石材,青磚墻體,圓梁、圓檁、方椽。墻體內部整體結構為木質框架組成,有邊梁邊檁,所有梁全由木柱支頂。屋頂多為單檐硬山頂前后坡布瓦頂建筑,正脊一道,垂脊四道,脊飾為花草。檐檁下使隨檁枋,之下為檁勢板,上櫈。房內頂為巴磚壓椽,地面巴磚鋪設,椽檁繪彩,雕棟畫樑。每店鋪兩側上端均建有磚或石結構墀頭,墀頭正面和束腰部均有精細雕刻,分別為花草、飛禽等。臨街明柱頂梁,均無墻無窗,全為條板柵門,利做店鋪經商。每個店鋪門面裝飾精華,一店一式,一鋪一景。
南關街街面兩旁店挨店,鋪連鋪,店鋪森然,商號牌匾高懸。店鋪商號種類繁多,日用百貨店、布匹店、綢緞店、鞋帽店、飯店、酒館、茶館、藥店、旅店、客棧、錢莊、典當、修理鋪、鐵匠鋪等等,大小店鋪370余家,吃、穿、用,樣樣齊全,有綜合的,有專賣的。
南關街上本地土特產品,地方小吃、名吃尤盛。土特產品:核桃、柿餅、黑棗、板栗、花椒、小雜糧等。名吃小吃:武安拉面、餅卷驢肉(武安人稱“驢肉卷餅”)、鍋盔夾肉、蕎麥灌腸、鹵子湯、糊辣湯、麻辣湯、武安羊湯……應有皆有。
古城藥店
古城南關街部分門店商號。西側有:和升號、藝品齋、魁芳齋、錦隆號、惟一號、尚德藥房、恒昌永、德興成、玉順祥、豫興旺、從信韓、德勝恒等。東側有:益順功、華昌德、信益恒、恒豐德、德春茶莊等。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熟肉、食品、日用雜品等小門店。糕點鋪有:元益齋、品香齋、萬香齋、德勝齋、華馨齋,大部分在十字街,半壁街和衙前街。較為有名的飯店:如醉仙居、鴻賓樓等。還有面館、饃房、油房等。
外地有的,武安有,外地沒有的,武安也有。到武安,富人可買到奢侈品,平民可買到居家過日子的各種普通商品,外地游客可買到想要的商品。如江南的絲綢,東北的人參、沿海的珍珠、草原的皮毛……
武安城商貿繁盛,得益于武安人信息靈通,物流迅捷。清末民初,武安籍商人遍及全國18個省,有商號1950余家,從業者25000余人,在全國形成10大商幫,素有“南綢北藥”之說。藥商尤盛,曾壟斷東北三省。各地藥商于古祁州(今河北安國)均以省或聯省立幫,唯獨武安以縣立“武安幫”。
武安張籮補鍋、燒盆燒瓦的手工藝人頗多,約有6500人遍及全國各地。有繁華鬧市的,有邊陲小村的,處處能看得見武安的手工藝人。遍及全國各地經商做“藝”的武安人,給武安帶來了快捷的商業信息,使武安成為強勢迅捷的物流集散之地。
(郭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