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鄉風文明建設
教育引導群眾在婚喪嫁娶中
移風易俗、文明行事
近年來
武安市北安莊鄉魏粟山村
把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
作為提升鄉風文明
推進移風易俗的抓手
立規矩、建組織、廣宣傳、強監管
健全以村黨支部為引導
能人帶動、群眾參與
程序規范、管理有序、共建共享的
理事會服務組織
形成“我制定、我承諾、我遵守”
的良好氛圍
破除攀比舊習,斬斷人情包袱
全力培育鄉風文明
破除陳規陋習
紅白理事會“理”出新風
魏粟山村位于武安市東南部
村域面積2.24平方公里
離城里近
婚喪嫁娶也不差城里
有濃濃的宴請習俗
早些年
村民攀比操辦婚喪嫁娶等紅白喜事
為了所謂的“排面”
不惜舉債辦酒席,規模越來越大
“不能讓這股鋪張浪費和攀比之風蔓延。”
魏粟山村黨支部書記說:
“要讓村民既不丟面子,
又改變農村不健康消費的風氣,
只有移風易俗。”
而促成這一變化的正是紅白理事會
為了規范紅白事辦理流程、規格、標準,魏粟山村成立了由村黨支部書記任會長,村“兩委”干部和各家族家長為成員的紅白理事會,同時制定理事會章程和操作細則,明確職責任務、服務項目、紀律要求。在征求全體村民意見的基礎上,對紅事提出“一倡議、二明確、三控制”的管理措施,即倡議婚事新辦,明確操辦范圍、明確隨禮上限,控制用車數量不超8輛、控制招待桌數不超20桌、控制席面標準不超300元;對白事提出“兩控兩禁止”的管理措施,即控制吊喪天數不超3天、控制煙酒價格與數量,禁止燃放禮花禮炮、禁止邀請吹唱班和歌舞表演。管理措施經支部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被納入魏粟山村《村規民約》,鼓勵村內公職人員、退休干部、黨員、村民代表帶頭執行,發揮“頭雁效應”,有效遏制鋪張浪費、大操大辦的情況。
涵養精神文明
移風易俗“易”出新風
來到魏粟山村
紅白理事會成員們正在給村民發放
《舉辦紅白喜事提倡移風易俗承諾書》
并講解操辦紅白喜事的具體要求
大家蜂擁而至
你一言我一語
“自從紅白事從簡規定后,
不但人情擔子輕了,
鄰里關系也更和諧了。”
如今
談起紅白理事會給村民生活帶來的改變
大家都是贊不絕口
平日里,紅白理事會以發放宣傳資料、開辦講座、微信群推送移風易俗小故事等形式進行移風易俗宣傳,同時通過會議、文藝活動等形式穿插開展移風易俗知識有獎問答,讓“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的觀念深入人心。如今,魏粟山村家家戶戶自愿簽訂《魏粟山村舉辦紅白喜事,提倡移風易俗承諾書》,大操大辦、人情攀比、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得到遏制,紅事新辦、白事簡辦的新風尚已蔚然成風。
據統計,自2017年推行移風易俗工作以來,魏粟山村累計勸退婚慶用車286輛,取消購買禮花281余箱、勸退歌舞隊29支,為群眾減少不必要開支108萬余元。
典型示范引領
身邊榜樣“帶”出新風
“墳頭多燒兩盆灰,不如床前多端一碗水啊。”
魏粟山村村民魏栓志感嘆道
“俺村原來辦紅白喜事講究排場,
辦喜事用車十幾輛、酒席五六十桌;
辦白事請好幾個吹唱班,
燃放大量煙花爆竹,
一場白事下來最少花費三四萬,
有的家庭因此欠下債。
現在費用減少了,流程簡化了,
我們老百姓都收了益,全力支持。”
實現這一思想上的轉變又談何容易
為更好地宣傳移風易俗管理措施,對村民根深蒂固的思想觀念“破冰”,全村開展了“移風易俗大討論活動”,鼓勵村民結合自身實際,就如何在魏粟山村推進婚喪禮俗改革、破除陳規陋習提問題講建議。制定了“一獎二宣三評”激勵辦法,“一獎”為在移風易俗管理措施制定的一年時間內,對自覺執行的家庭給予一定獎勵;“二宣”為成立2支文化文藝志愿服務隊,以“情暖鄉村同歡樂”文化惠民志愿服務為載體,演家庭移風易俗事、唱身邊先進人、贊本村發展事;“三評”為按照網格內推薦、黨支部審議、黨員和村民代表大會評議,每年評選文明家庭、道德模范和“十星級文明戶”。通過打響移風易俗宣傳輿論前哨站,魏粟山村民思想觀念逐步得到轉變。
紅白理事會
“理”出文明新鄉風
魏粟山村紅白理事會的建立
展現了武安市
全面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
推進移風易俗工作的力度和深度
下一步
魏粟山村將組織紅白理事會成員
繼續深入村民家中廣泛教育宣傳
引導他們按照紅白理事會章程
辦理紅白事
營造和諧文明的良好社會氛圍
(郭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