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降雨頻仍。
盡管降水帶來了涼意,但王樹忠卻愁得不行,踩著腳下松軟的泥土,望著不能進場的大型運輸車輛,他把對晴天的渴望寫在了臉上。
在鳳泉區鳳泉湖開挖現場,作為市水利局副局長,王樹忠還是鳳泉湖監管局局長、鳳泉湖項目建設前線負責人,他恨不得一天往工地跑3趟:“年底前要蓄水,工期可耽誤不得!”
而在高新區正大航空,已近凌晨的生產車間,燈火依然通明,工人們同樣在加班加點,爭取及時交付訂單。
兩個都是重點工程,兩個都在與時間賽跑趕著進度。
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歸根到底都要拿發展說話。
穩“贏”、保“贏”,新鄉市以實際行動作答。
全力以“復”受到中央層面表揚
來自市統計局的最新數據:
5月份當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6%,連續3個月位居全省第1位。1月至5月份,累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9%,增速實現由負轉正;利潤同比增長20.8%,增速居全省第3位。
工業是實體經濟的脊梁,這組數據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時間回到疫情防控最吃勁的時候,科學有序組織復工復產成為當務之急。
2月10日,位于衛輝市的中譽鼎力分批復工,卻因為疫情原因導致工人無法及時返崗,企業負責人憂心忡忡。
該市市長范士富到企業調研,聽到工人無法出村的消息后,現場研究、拍板,下發文件,讓企業把需要復工的員工名單上報該市科工信局,由該局與涉及到的鄉鎮溝通,與村里協調,很快,300多名工人按計劃到崗,滿足了企業復工需求。
2月19日15時,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因為組織復工復產工作出色,新鄉在會上被點名表揚。
全力以“復”,是穩住經濟增長基本盤的關鍵。
新鄉市在全省率先成立由16個市直部門組成的服務企業復工復產工作專班,建立市領導分包縣(市、區)調研督導、日調度例會、日報監測、臺賬管理、重點項目協調服務等機制,及時解決復工復產面臨的難題。全力破解制約瓶頸,先后出臺促進企業復工復產16條意見、支持中小微企業13條金融政策等文件,精準施策解決難點堵點。全面落實“不見面”審批,確保項目建設手續辦理不中斷。
早在5月底,全市135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達產率、員工返崗率、用電達產率均已近100%;225個省市重點項目復工率近100%;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商超、500平方米以上商超全部復工復產;二級以上客運站、客貨運企業、公交企業家和網約出租企業全部復工,
受到中辦國辦復工復產調研組表揚。
多措并舉筑牢“穩”的基礎
正大航空作為一家主營無人機業務的高新技術企業,因為業務拓展,需要招兵買馬。高新區管委會積極牽線搭橋,通過線上招聘,為企業輸送了一批優秀人才,在緩解企業燃眉之急的同時,也為求職者打開了就業之門,取得了雙贏的效果。
穩就業是“六穩”之首。新鄉市堅持將穩就業、保就業作為頭等大事,積極貫徹落實各項就業創業政策,全力組織受疫情影響員工返崗工作,實施“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線上招聘、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失業保險援企穩崗“護航行動”,有力保障全市就業形勢穩定。今年以來,共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3億元,扶持1600余名創業人員自主創業,帶動和吸納4700余名人員就業。101.3萬名農村勞動力實現了轉移就業,實現勞務收入112.8億元,轉移就業人數與去年基本持平。
進出口逆勢飛揚,穩外貿成為新鄉市工作亮點。新鄉市扎實推進退稅資金池、“外貿貸”等制度建立,建立重點外經貿企業服務官和企業綠色服務通道,強化對外貿企業支持。
今年1月至5月,得益于醫療用品出口的大幅增長,全市一般貨物貿易進出口完成41.1億元,同比增長23.9%,居全省第四位。
項目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源頭活水,穩投資就是穩住了項目建設的“底氣”。新鄉市堅持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圍繞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擴大專項債券等重大戰略機遇,加強項目謀劃和儲備力度,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全力做好要素保障,著力增強發展后勁。在全省率先舉行了首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1月至5月,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6%,高于全省1.8%。新鄉市還搶抓機遇,共爭取2020年專項債券資金3批59個項目,爭取債券資金67.4億元,為貫徹落實“六穩”“六保”,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以人為本守牢民生底線
“今年前5個月,受疫情影響,在財力極為緊張的情況下,新鄉市仍完成民生支出140.2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78.5%,比上年同期還提高了1.6%。”談到這份來之不易的數據,市財政局局長荊汝大不無感慨地說。
“一定要守牢民生底線,把疫情對人民群眾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這是市委、市政府的莊嚴承諾。
按照國家、省有關要求,新鄉市妥善應對物價上漲和疫情影響,嚴格落實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不斷擴大發放范圍和標準,1月至5月,累計發放物價補貼資金約4100余萬元,累計惠及困難群眾約
69.2萬人次,有效緩解了物價上漲影響,增強了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幸福感和獲得感,有力發揮了兜底作用。
既要為民生做“加法”,也要為企業負擔做“減法”。新鄉市嚴格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政策,用財政收入的“減法”,換取企業收入的“加法”,激發市場活力的“乘法”。今年以來,全市實現減稅降費10.8億元。認真落實階段性減免社會保險費,進一步加大穩崗補貼返還力度,預計將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7.39億元,返還穩崗補貼資金約8600萬元。全力保障疫情期間企業融資需求,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逐步增加,截至6月末新增授信企業3580多家,新增授信152.0億元,發放新增貸款143.3億元。
糧安心安。2020年全市小麥畝產521.7公斤,較上年增長2.42%;總產320.0萬噸,較上年增長1.85%,夏糧實現了豐產豐收。充分發揮儲備糧“壓艙石”“穩定器”作用,現有成品糧庫存28192噸,可為人民群眾提供每人每日1.25公斤成品糧油,遠高于0.4公斤的標準。成立恢復生豬生產協調辦公室,生豬生產繼續保持向好態勢,上半年生豬存欄達183萬頭,同比增長69.8%。從嚴從重從快查處哄抬物價、擾亂市場秩序等違法行為,共查處違法案件176起,有力保障了市場穩定。
“穩”如蒲葦、“保”若磐石。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新鄉市需要進一步穩住發展大局,守牢民生底線,增強發展韌勁,在“六穩”“六保”中展現新的更大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