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具有獨特的歷史價值和時代特色,它的價值在于能夠真實和客觀地記錄歷史畫面,再現歷史瞬間;那一個個瞬間,你抓住了便留下了永恒、便定格了歷史;它因無法再現、無法還原而更顯得彌足珍貴。
近日,在新鄉市文聯原副主席劉獻革的引薦下,筆者拜訪了現年86歲的老攝影家李西良先生。筆者非常感慨李西良先生的攝影作品,那6本攝影作品集,蔚為壯觀,內容涵蓋了我市工業、農業、基建和文教等領域的巨大變化和主要成績,頗為滄桑和震撼。這么多年來,李西良先生用相機記錄著一座城市的發展歷程。相對于一座城市來說,這無疑是重要的影像檔案。
李西良先生從1955年在市文化館開始從事攝影,時年21歲。
20世紀50年代,我市僅有兩部照相機,那就是市文化館的德國“蔡司”相機和“徠卡”相機,即使公檢法需要相機拍照,也是市文化館派人去拍。雖然李西良手握一部相機,但是人們總懷疑年輕的李西良技術是否過硬。這使李西良下決心要把攝影的技藝提高。
1956年7月1日,中共新鄉市委機關報《新鄉日報》創刊,攝影記者先后有王世龍、嚴世昌、詹耀福、李西良、崔正貴、荊桂林和梁澍。1958年,盡管當時的條件異常艱難,李西良還是咬咬牙自費購置了一部德國產“祿來福來”雙鏡頭相機,這部相機伴隨李西良50余載,為他的攝影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其間,他也曾使用過“林好夫”相機,這個品牌的相機當時在我市是唯一的。經過不斷探索,1959年第10期的《大眾攝影》雜志上,發表了李西良拍攝的《優質高產標兵爐》。這幅作品是李西良對新聞攝影和藝術攝影相融合的一次嘗試,也是最早登上全國性專業攝影刊物上的作品。
1958年8月7日,新鄉市人民廣播站成立,李西良對此十分關注,用鏡頭記錄下了珍貴的瞬間。后來,詩人馮杰為這幅老照片配詩一首:“舊事舊夢憶舊話,欲說不盡小喇叭。千言萬語大地事,一滴鳥鳴響萬家。”
李西良說:“我為攝影做了3件事,即攝影創作、攝影教育和攝影組織。”
在攝影教育方面,從他保存的1959年之后的“攝影學習招生通知”來看,他編寫的講義、上臺講課的次數數不勝數,并先后在《中國攝影報》《人民攝影報》《藝術攝影》《群眾文化論壇》等報刊發表攝影理論文章。
時光荏苒,李西良花費了3年之久的時間,為新鄉攝影史立傳,編著承上啟下、縱橫百年的《新鄉攝影百年》。該書2004年初與讀者見面。河南省文化史志研究會會長李祥辰在該書的《前言》中說:“河南攝影史沒人寫,而新鄉的《新鄉攝影百年》上溯百年,實屬不易。”
2004年4月25日,河南省藝術攝影學會等聯合主辦“難忘的瞬間——李西良攝影作品展”;同時還出版了《新鄉攝影百年》和《電子閃光燈原理使用及維修》兩本書。中國攝影家協會常務理事王世龍這樣評價李西良:“在《新鄉攝影百年》中記載了各個歷史時期的人物和事情,起到了形象記錄歷史的作用。書中刊用的200幅照片,是新鄉近百年各個歷史時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既有歷史的價值,又有欣賞價值……”
2005年12月,李西良的攝影作品選《難忘的瞬間》出版,書中收錄了他50年來的200幅攝影精品。
“把150幅珍貴的紀實攝影作品呈現在我們面前,足以讓我們深情地回眸共和國60年的光榮與夢想!”2009年9月23日,由市老攝影家學會、市群眾藝術館等主辦的“李西良50年攝影作品回顧展”在我市藝術展覽中心舉行。這些作品無論從構圖、光影效果還是畫面內容來看,都堪稱一流精品,既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歷程,又反映了時代的變革,從而引發人們對逝去歲月的回味和深思。
2009年10月,李西良先生的《1960的衛河》等4幅老照片入選河南省《巨變》攝影展和河南省《巨變》畫冊(收藏版),由河南博物院收藏。
李西良先生現為中國藝術攝影學會會員、河南藝術攝影學會會員等。李西良先生的攝影作品緊跟時代,與時俱進,把鏡頭對準社會各行各業與大千世界,給人們留下了難忘的歷史瞬間。幾十年來,他勤勤懇懇、不辭勞苦,還整理出了“新鄉攝影之最”書稿,與他人合作編輯了《新鄉歷史滄桑巨變》及《衛河史話》等書籍。
2009年6月出版的被稱為我市有史以來記錄時間最早、最完整、最豐富的攝影圖片集《新鄉記憶》中,就有李西良提供的《新鄉舊城老街道》等近50幅黑白老照片。
至今,李西良先生先后出版了《電子閃光燈》《新鄉攝影百年》《難忘瞬間——李西良攝影作品選》《跨越時空——李西良攝影文集》等圖書并舉行過多次大型攝影展。
2015年10月,李西良先生做了一個“農耕”的選題,從他的攝影作品中精選了70余幅圖片匯編成《農耕文化》一書并出版。
2018年5月,由李寶琴主編,李西良、李影虹攝影的《衛河記憶》一書,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知名作家劉震云為該書作序《時光未遠時畫里念家鄉》,序中說:“兩個月來,我認真翻閱了李西良等幾位先生拍攝的老照片……熟悉的光影劃過眼眸,瞬間就在我心海打撈起了家鄉陳年舊月里斑駁的碎影。”
縱覽李西良先生的攝影作品,其攝影作品年代久遠,極具獨特性和唯一性。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照片具有越來越高的歷史價值和人文價值。他用自己拍攝珍藏的老照片為一個城市的發展鋪設了一條時空的通道,讓歷史款款向我們走來,讓未來發展得更好。
讓我們透過這些攝影作品,去揣摩每一個歷史事件背后的文化基因、去感受歷史的厚重和生動!如此,讓我們可以更好地鑒往知今,哪怕是行走或者佇立,對這片土地都懷揣一種自豪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