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筆者在編前會上報這個選題時,引發大家熱議,由此可見銀行廁所問題是個高關注度的話題。
昨日的評論上版后,有人提出本報以前刊過類似評論。筆者趕快查了一下,不錯!上次說銀行廁所問題的評論刊發時間是2016年。
從2016年到2020年,算起來是5個年頭了,可為啥有些銀行仍然沒有可以方便客戶的廁所呢?
不比不知道,同樣是銀行,筆者在另外一家銀行的遭遇是:推開銀行的門,詢問是否有廁所,保安說出門向東走。再次詢問銀行內有無廁所時,坐著的工作人員說在二樓。當問及可否使用時,保安的回答只有兩個字——不能!
另據同事說,平原路與新中大道交叉口附近的中原銀行,“內部廁所”對外敞開大門。
位于市綠化工程管理處附近的廣發銀行,其“內部廁所”同樣向社會開放。
銀行是否有廁所,銀行“內部廁所”是否向社會開放,看似是個小事,實際上是個事關服務的大事,是檢驗是否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質量問題。
可能有人會說,客戶在銀行“方便”“不方便”已經多年了,不是已經“熬”過來了嗎?現在還有必要“絮叨”嗎?
應當看到,近年來,隨著銀行業務電子化的迅猛發展,很多客戶已經不再到銀行辦理業務了,拿著手機就可以隨時隨地“搞定”,省事又方便。
雖然到銀行辦理業務的人員在減少,但是就現在的客戶群來說,到銀行辦理業務的客戶以老年人居多,我們分析大致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原因之一,一些老年人不會在手機上操作,子女在外地“鞭長莫及”,必須得到銀行辦理相關業務;
原因之二,部分老年人對電子業務不放心,總覺得電子業務“沒感覺”。此外,現在通過電子詐騙的騙子比較多,這些老年人基于此,就會到銀行使用傳統的“人工操作”方式。
原因之三,雖然老年人“退休金”發到了銀行卡里,但是有時候還得到銀行辦理業務。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老年人到銀行辦理業務的時間比較集中,停留時間也比較長。
問題來了!老年人不但身體有諸多不便,而且很多老年人對廁所的需求比較頻繁。如果銀行沒有廁所,或者有廁所不對外開放,對老年人來說是非常不方便的。
從這個角度看來,銀行開放廁所,或設置廁所更加具有現實必要性,這既是個服務問題,也是個關系到老年人晚年幸福的大問題。
能否開放或設置廁所,諸家銀行看著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