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廩實,端牢中國飯碗方能無憂。7月25日,豐收鑼鼓猶在耳畔回響,小麥已經如期夯實糧倉。作為新鄉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直屬國有獨資糧食購銷企業、中央儲備糧承儲庫、河南省重點現代糧食物流單位,新鄉新華國家糧食儲備庫(以下簡稱新華庫)正在守護著中國人自己的飯碗。
“13號倉現存市級儲備糧500噸,等級為一級,平均糧溫22℃,糧情穩定。”7月25日,在新華庫,記者揭開了群眾眼中儲備糧倉的神秘面紗。在13號標準倉內,記者看到,顆粒飽滿的脫殼小麥平整地鋪滿了全倉,堆至近6米的標準線下方。
麥子熱不熱、潮不潮,像養孩子一樣需要操心。作為13號倉責任保管員,胡斌扛起了“儲好糧”的責任,嚴格按照國家糧油質量標準,嚴把入庫小麥的質量關。
胡斌介紹,13號倉長60多米,寬20多米,堆至標準線后深度達6米,可儲糧6000噸。在新華庫,類似于這樣的糧庫共有27座,總容量可達16.8萬噸。目前在儲小麥10.4萬噸,新鄉市市級儲備糧1.05萬噸,可供新鄉市市民吃上3個月。
“我們始終把科學保糧和安全保糧
作為工作重點。庫區內所有的倉房實現電子測溫全覆蓋,系統每周進行兩次糧庫測溫,隨時掌握糧堆的溫度,發現問題即時解決。每月進行一次糧食品質的檢測,及時掌握糧食的質量變化情況。”經營科科長張劍介紹。
在13號倉的小麥樣品前,記者看到這里擺放著一瓶食品級惰性粉。為了防治蟲害,新華庫放棄馬拉硫磷化學蟲害防護劑,用符合GB25576要求的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食品級惰性粉替代。
在新華庫的另一隅,是長1878米的鐵路專用線,一列快運專列正在裝車。整列車有50個車皮,一個車皮可載60噸糧食,一次可發運3000噸。汗流浹背的工人正在將一袋袋面粉裝入專列車廂。很快,這批面粉將運往其他城市。
作為國內規模較大的面粉加工企業和新鄉市糧食應急加工企業,五得利集團新鄉面粉有限公司主要保障新鄉市老百姓的生活需要。五得利集團新鄉面粉有限公司物流運輸負責人郭自亮介紹,今年新冠疫情發生后,該公司于大年初三提前復工復產,向市場供應面粉。
但由于道路封堵,公司原材料告
急,新鄉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及時協調中儲糧新鄉直屬庫為該公司出庫,緩解了其原材料供應問題。截止到4月份,新鄉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共協調出庫小麥15萬噸左右,解決了該公司的原材料問題。
“在滿足新鄉市場消費的供應情況下,通過新華庫鐵路專用線,往武漢市場和北京市場發運面粉1200噸左右,緩解了疫情期間的市場供應,保障了重點地區特殊時期的糧食供應,為保供穩市提供有力保障。”郭自亮表示。
多產糧是基礎,儲好糧是責任,裝滿碗是目的。目前,新鄉市夏糧收購工作進展順利。小麥品質較好,二等及以上小麥達98%以上。在國家最低價收購預案未啟動的情況下,全市共收購夏糧58萬噸,其中市場化收購43萬噸,市場收儲活躍,新鄉好糧正在裝滿百姓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