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召開的市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暨市委工作會議,對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推動全市整體工作進入全省第一方陣,發起了總攻動員令,吹響了攻堅沖鋒號,鼓起了620萬人民同心實干的精氣神兒。
現在,距離年底滿打滿算不足150天,我們既要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要決戰脫貧攻堅,還要全面落實“六穩”“六保”重大任務,可謂責任重如泰山、任務艱巨繁重、工作千頭萬緒,更加需要用科學的思維指引工作,以務實管用的辦法破解難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重大決策和部署作出之后,還要研究具體辦法,明確具體責任,一環一環地去抓,這樣才能實現各項決策和部署的全面落實。”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整個地球。”講的都是方法的重要性。俗話說得好,打蛇要打七寸,牽牛要牽“牛鼻子”,“彈鋼琴”要學會十指聯動,“望聞問切”要學會辨證施治,干任何工作,都要講究方式方法,決不能顧此失彼。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重要時刻、最后關頭,8月3日,市委書記張國偉發表署名文章《樹立科學思維把握領導辦法決戰決勝全面小康》,強調全市各級領導干部要以“抓統籌、統籌抓”“抓重點、重點抓”“抓具體、具體抓”“抓創新、創新抓”“抓‘一把’、‘一把’抓”發起總攻、決戰決勝,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我們干好各項工作找到了合適的“橋”和“船”。
“思想走在行動之前,就像閃電走在雷鳴之前一樣。”“五抓”,是領導方式、思維方式、工作方式的融合貫通,是教辦法、鼓士氣、解難題的具體方法論。尤其對廣大基層黨員、干部而言,學好善用之,就能把工作干得更好。
工作作風,體現理念,反映方法,彰顯成效。為什么一些基層干部常感慨:干不完的活兒,加不完的班?坦率地說,一方面,基層一線人員少、力量薄、任務重;另一方面,也存在工作方法不科學、不得當的問題,有些單位抓工作落實行動的確稱得上迅速,力度看起來也很大,最終效果并不好,很多時候就是方法上出了問題。
“五抓”是干好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善用“五抓”,首要吃透學透。吃透精神實質、學透方式方法,不是走馬觀花、浮光掠影地學,不是囫圇吞棗、吞而不嚼地學,關鍵在于思想真重視、頭腦真觸及、理念真轉變。比如,學“抓統籌、統籌抓”,就要理一理各自工作的整體設計是否科學、協調運行是否井然有序,分清哪些是重要的事情、哪些是緊迫的問題,對上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把握得是否準確;學“抓重點、重點抓”,就要分一分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些是“點”,什么是“綱”,“面”在哪里,“目”如何張。“真知即所以為行”,實踐證明,只有深入思考學、聯系實際學,才能會用、用活、用好,工作就有主動性,黨員干部的信心也就更足。
善用“五抓”,貴在結合實際、做好轉化。思維再新鮮,辦法再高超,不學不行,不用更不行。無論是“抓具體、具體抓”,還是“抓創新、創新抓”,無不體現了“結合”“轉化”,無不推動了全市各項工作步步上臺階。比如,自創區體制機制改革領跑全省,“大員+科學家、企業家、金融家”“政商、招投、政企研融合聯動”的“三帶三聯動”招商模式結碩果,基層黨建“四個五”夯基礎等,都是一抓就具體、一具體就有特色的新方法、新成效。要根據各自工作實際,在結合、轉化上做好文章,掌握運用“五抓”的著力點,找準落實“五抓”的突破點,回應群眾期盼的關注點,才能以不變應萬變、以一招破多難。
善用“五抓”,關鍵要持之以恒。困難什么時候都存在,如何克服困難,考驗智慧、定力和韌勁,“五抓”之中的“抓‘一把’‘一把’抓”至關重要。無論什么部門、什么崗位,“一把手”無疑位居中樞地位,起著重要作用,抓住了“一把手”,也就抓住了責任擔當、抓住了示范帶動、抓住了持續用力。當前,改革進入深水區、脫貧攻堅進入沖刺期,面臨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任務依然較重,縣域經濟短板突出,“六穩”“六保”任務艱巨,這些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困難和短板。千難萬難,“一把手”肯抓肯干就不難。要壓緊壓實各級“一把手”的責任,對于一些重點工作、重大項目,要抓住“一把手”、牽住“牛鼻子”;各級“一把手”也要強化責任意識,既掛帥又出征,多拿“圖紙”進“工地”、到現場,多鉆“矛盾窩”,變“給我干”為“跟我干”,形成“頭雁效應”;還要善于運用民主集中制原則辦事,充分調動班子成員的積極性,凝聚強大合力,以決戰決勝的優異成績,推動全市整體工作進入全省第一方陣。
“一棵樹抓住根,帶動樹葉和樹枝;一團大繩先找頭,捆在一起牽著走”,道出了會抓不會抓的真諦、會干不會干的要義。善用“五抓”,就能抓好落實。在脫貧攻堅主戰場,在“六穩”“六保”第一線,抓和不抓大不一樣,會抓和不會抓大不一樣,嚴抓和松抓也大不一樣。善用“五抓”,就要以釘釘子精神、燕子壘窩勁頭一抓到底,抓出工作提升、抓出質量效益、抓出生動局面。
惟其艱辛,尤需方法;用好方法,方事半功倍,無往而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