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輝市太公鎮郭坡村,地處太行山余脈丘陵地帶。郭保成是這個村的“當家人”。
“當村支書20多年,甩掉俺村的窮帽子,是我最大的心愿,也是這一屆村‘兩委’必須完成的使命!”說這話時,郭坡村黨支部書記郭保成聲調不高,卻語氣堅定。背負著“深度貧困村”的名號,郭坡村成為衛輝市脫貧攻堅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為徹底拔掉窮根,各級黨委和政府沒少費心思、想對策、抓落實。在脫貧攻堅征程中,這個太行山深處的小山村正在爬坡過坎,一步一個腳印向小康生活挺進。
貧困群眾郭永杰擅長養雞,可過去家里窮,沒有資金,只能小打小鬧,掙不了幾個錢,在貧困線上掙扎多年。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依靠扶貧政策幫扶,他貸款4萬元擴大了養雞規模,2018年開始,收入逐年增加。現在他不僅開上了小轎車,不久前還搬入了郭坡新村的新居,150平方米的電梯洋房,裝修清新雅致,郭永杰一家人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村像郭永杰這樣的脫貧戶越來越多。
說起郭坡新村,郭保成高興地說:“這是政府投資的易地搬遷項目,也是俺村搬出窮窩窩的重大舉措。”郭坡村自然條件差,村民交通飲水不便,就地發展后勁不足,易地搬遷是全村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途徑。
搬到哪里去,搬遷資金從哪里來?經過多方考察溝通,郭坡村聯合附近沙溝澗、韓窯兩個深度貧困村,利用宅基地復墾資金,三村合一村進行搬遷。如今的郭坡新村就是在郭坡村原址經過整體拆遷,打造出來的新民居。目前22戶貧困戶已經入駐第一批新房,剩余村民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搬遷。
“搬得出”的問題解決后,“穩得住、能致富”成為關鍵。郭坡村人均耕地不足兩畝,而且干旱缺水,單靠傳統種植顯然不行,郭保成想到了招商引資。村“兩委”經過商議,決定利用扶貧資金,建標準化廠房,企業直接交租金就可以“拎包入駐”,租金收入歸集體所有。考察中得知衛輝市九月天酸辣粉企業正準備擴大規模,籌建新的加工基地,經過接洽協商,雙方一拍即合。
通過“筑巢引鳳”,很快一個日產36萬桶酸辣粉的生產車間落地投產,而且郭坡村又有15名貧困群眾有了工作。他們每個月有兩三千元的穩定收入,很快改變了15個家庭的生活狀況。
根據當地村民喜歡搞養殖的特點,當地政府投資的扶貧項目——養殖園區目前正在建設中。郭保成說,建成后附近各村的養殖場全部搬進園區。園區為養殖戶提供一些公共服務,比如對糞污進行集中統一處理等,分散養殖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將得到徹底解決,農村人居環境將得到明顯改善。
經過努力,目前郭坡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已從185戶635人降至8戶13人,貧困發生率降至1.4%。
穿行在郭坡新村,嶄新的樓房、花園涼亭、幼兒園次第排列而建,恍如城市小區。郭保成告訴記者,這幾年各級政府給予郭坡村的幫扶力度非常大,市第一人民醫院駐村工作隊更是功不可沒。疫情期間,駐村工作隊隊長余濤發動全院職工積極進行扶貧消費,解了農產品銷售不暢的燃眉之急,單郭永杰家的雞蛋就被買走1萬斤。
問及接下來的打算,郭保成說,村里還有100多畝土地,傳統種植收成太低,村“兩委”決定種植大棚蔬菜,利用山區良好的生態條件,以“無公害”為賣點,發展綠色高效農業,開拓出一條新的創收之路。“我們有信心甩掉窮帽子,讓全村村民風風光光過上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