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喝不上‘糊涂’,冬天穿不上棉褲,十里八鄉見不著瓦屋,小伙子娶不上媳婦兒。”一句歌謠,道出當年長垣惱里鎮一帶群眾的生活。
郭金梗的老家在惱里鎮高章士村,一個緊挨著黃河的鄉村。
汗水澆灌收獲。每天,郭金梗帶領58名工人制作單梁起重機,讓“大方”的名字走到海外,躍居行業前三名。2009年買車“一把清”,后來又分別在鎮上、縣城買了房,今年38歲的郭金梗的幸福指數,超過村里的同齡人。
哥哥郭金陽與他同一天進廠,最近又換了輛車。“守著灘區沒啥前途,企業建在家門口,就近工作好處多。”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兄弟倆比著干,一個比一個干勁兒大。
肖太強比郭金梗長5歲,老家在灘區東沙窩村,光聽名字就知道,這是一片風沙鹽堿地。肖太強慶幸在家門口找到就業機會,他干活不挑不揀,更敢想敢干,精通起重機制造,被譽為“大方鐵人”。他帶領的班組,十幾名農村婦女干勁十足。企業強起來,員工腰包鼓起來,社會風氣好起來,更多的媳婦兒經常給公公婆婆零花錢。
一說三笑的大男孩兒郭長宇是南陽人,在新鄉求學,連女朋友都跟著他來到長垣。開封人王會才跨河而來,西安人魏莎成為新長垣人……他們來自不同地方,將汗水和才華揮灑在長垣這片熱土。在蒙華鐵路,在航空航天,在各地城市建設中,都浸透著他們辛勞的汗水。
這汗水里,滿是幸福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