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五陵村全體黨群的凝聚力,他提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搏盡一分力,狠下一條心,共圓一個夢”的“六個一”口號,帶領大家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不斷創新中求發展,為群眾謀幸福、拓富路。如今,該村欣欣向榮、一片向好的壯麗景象已展現在世人面前,全村老少在內心深處都默默感激和致敬著他。他,就是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第十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鳳泉區五陵村黨總支書記陳紅玉。
愛心奉獻感動“五陵”
一說到陳紅玉,村里的老人都豎起大拇指說:“他可是俺村的能人。”
為改善五陵村小學的辦學條件,陳紅玉自費購買了355張嶄新的桌椅板凳送到了學校。為改善全村的人居環境,陳紅玉自費投入100萬元對全村環境進行了綠化,修繕了村委大院;投入16萬元,在入村口修建了一座牌坊。為了讓全村環境有一個良性的保持,在陳紅玉組織和倡導下,2014年6月,五陵村組織成立了志愿者服務隊,義務清掃街道衛生,隨后,陳紅玉又個人出資110余萬元,購置了垃圾車、灑水車、垃圾桶、鐵鍬、掃帚等環衛用品,同時還為志愿者提供了周到的人性關懷:購買統一服裝,向志愿者免費提供早餐和午飯,定期組織志愿者參加各種教育培訓,給志愿者采購年貨、派發慰問金……
率先垂范扮靚“五陵”
原來的五陵村衛生條件極差,為徹底改變這種臟亂差的環境并形成長效規范的管理機制,陳紅玉多方考察并經過深思熟慮后,倡議成立志愿者服務隊,并獲得了村“兩委”的一致通過。最初,這支志愿者服務隊只有16人,陳紅玉帶領村“兩委”成員和志愿者“赤膊上陣”,經過幾年艱辛的努力,硬化路面3萬余平方米,拆除占用集體土地建筑物3.5萬平方米,清除垃圾近5萬立方米。為規范小商小販的行為,建立了菜市場,另外出資200萬元購買了210棵銀杏樹、400棵水杉樹、200棵枇把樹,將村內主次街道進行美化、綠化。五陵村的大街小巷得到了有效治理,如今,街道寬敞了、干凈了、美麗了。
時間銀行潤澤“五陵”
陳紅玉深知,發展五陵村僅靠少數志愿者是遠遠不夠的,探索長效的志愿服務機制十分有必要。
經過多次考察學習和專家的實地點評指導,2015年4月11日,全國首家農村時間銀行在五陵村正式成立。時間銀行成立當天,共有474名愛心人士登記開戶,成為首批時間銀行儲戶。時間銀行的服務內容主要以居家瑣事為主,包括家電維修、管道疏通、清掃保潔、化妝理發、縫紉加工等。隨著時間銀行儲戶的不斷增多,志愿者的服務技能也在不斷提高。如今,時間銀行的服務范圍擴展到了心理咨詢、法律援助、健康咨詢、花卉綠化、教育培訓、技能輔導、看護老人等服務。
為增加儲戶積極性,該村時間銀行還定期舉辦各種公益服務項目,每月1日為按摩義診日,15日為空調檢修日,16日為電腦維修日,28日為愛心義剪日。周四為孤寡老人洗衣,周六、周日進行電腦知識學習,每天為學生輔導課外作業,早上6點鐘還提供早讀補習。為照顧特殊人群,五陵村年滿70周歲的老者或是13歲以下的兒童,都可以向時間銀行申請給予特殊服務,無限量支取時間。
不知不覺間,村民的素質得到了提高,村民互幫互助,好人好事也漸漸多起來。團結互助的文明之光正在五陵村大放異彩,“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互助式新型社會關系漸已形成。
“五陵春曉”名揚“五陵”
“五陵春曉”是新鄉老八景之首,指的是500年前明朝正德年間的新鄉“八大景”,分別為“五陵春曉”“牧野春耕”“李臺晚照”“故城洛絲”“司馬迷魂”“洪門夜月”“原莊夏景”“衛水金波”。明初,河南鄉賢滄溟先生(梁海,字德源,別號滄溟)的故鄉鄘南風光旖旎,時人歸為八景,他曾以此為題作“八景詩”,后記載在《新鄉縣志》上。
“王登喜市長在政府工作報告里面提到要強化生態文明建設,其中明確提出要謀劃建設國家級森林公園,對鳳泉湖、鳳凰山及周邊礦坑區近50平方公里區域進行統籌開發,打造山水林田湖一體化生態城。”陳紅玉看到了機遇,準備大展拳腳,讓位居新鄉老“八大景”之首的“五陵春曉”美景重新綻放。
五陵村不僅有獨特的區位優勢,還有悠久的歷史,武王伐紂的囤糧地,建于明萬歷24年的丘臺寺,還有咸豐年間李容在村西北開荒興建的鄘南書院,村內一株明代的古槐至今仍郁郁蔥蔥。陳紅玉將帶領五陵村依托優勢、借勢發力,讓孔鍔《詠新鄉八景》詩句之首的“五陵曉色日暄和”重新走到世人面前。
在不久的將來,以明代“禪文化”為依托,以江南水別院為特色,集生態觀光、休閑度假、文化體驗于一體的五陵村,將隨處可見白墻灰瓦、曲徑通幽的園林式建筑,人們走進五陵村,如走進園林、走進古街,在優美的環境中,能夠愜意地傾聽丘臺寺的鐘聲,相信隨之而來的休閑游將更加有力地推動五陵村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