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頁 > 周邊 > 新鄉 > 正文

新鄉這些地方:曾經車喧馬急“快遞”忙

來源:相約新鄉編輯:管玲玲發布時間:2020-09-03 09:37:36

  小時候看影視劇,每每有“八百里快馬加急”的橋段,就替馬兒擔心的不行。一氣兒跑八百里,估計跑到地兒,小命也嗚呼哀哉了吧!后來才知道自己的這個擔心太多余,泱泱大中華在古代是有“驛站”的呢,在“驛站”人和馬都可以歇息,也會被照料得很好。

  牧野大地自古地處交通要道,歷史上曾出現過許許多多的驛站。古往今來,過去曾發揮過重大作用的驛站已經消失,但它們中有一些以“地名”的方式,被傳承保存了下來,見證著我們祖先曾經的輝煌,也記載著歷史發展的滄桑。

  古代驛站知多少?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傳遞信息組織的國家之一。殷墟挖掘出的甲骨文證實,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朝(點擊藍字進入鏈接查看詳情),中國已有近似于快遞的驲(rì)傳制度。

  當時乘車傳遞的叫“驲”或“傳”,乘馬傳遞的叫“遞”或“驛”,因后世專以馬遞,故統稱“驛傳”,也稱“郵驛”,從事郵驛的人員稱為“驛卒”。我們熟悉的“驛站”就是古代專供驛卒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相當于今天的服務區,不過有很多官制規定。

  明代的郵驛機構有三種:驛站、遞運所、急遞鋪。遞運所主管運送物資和使客,急遞鋪專門負責運送公文,驛站則運送使客、飛報軍情、轉運軍需物資多重功用兼而有之。到明中后期急遞鋪逐漸廢棄不用,郵傳的任務改由驛站承擔。不少遞運所也改為驛站或并入驛站。

  位于新鄉(點擊藍字進入鏈接查看詳情)地區的衛輝府(點擊藍字進入鏈接查看詳情)是豫北三府之一,地處黃河北岸。從地理位置上講“北拱神州、南襟汴洛、西有巍巍太行、東有沃野千里”,正可謂居于交通要沖。崇禎皇帝朱由檢曾鑒于此,而封衛輝府為"南通十省,北拱神京"之地,更是表明此地所處水路(運河)(點擊藍字進入鏈接查看詳情)與陸路交通交匯之地的重要性。

  據明萬歷三十一年編撰的《衛輝府志》記載,衛輝府所轄區域內設有驛站5處、遞運所6處、急遞鋪舍35處。

  衛輝府歷史上共有六驛,分別是衛源驛(汲縣)、新中驛(新鄉)、淇門驛(淇縣)、崇寧驛(獲嘉)、廩延驛(延津)(點擊藍字進入鏈接查看詳情)及吏部直屬亢村驛。

  如果我們把時間和空間的構架拉的足夠大,會發現牧野大地上的“驛站”曾燦若繁星。

  【陳橋驛】

  “陳橋驛”也作為一處歷史遺址,被列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陳橋驛(點擊藍字進入鏈接查看詳情)遺址位于封丘(點擊藍字進入鏈接查看詳情)縣城東南13公里的陳橋鎮小西街路北。公元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率兵駐扎陳橋驛,發起兵變,黃袍加身,開創了大宋王朝300年基業,使中國由亂到治,由分裂走向統一。

  陳橋村在五代時曾為后周驛站。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北宋后,仍為驛站。

  祟寧四年(1105),徽宗為顯揚列祖,把驛站改為東岳廟。明清時期都對此地進行過整修。

  現僅存黃袍加身處大殿一座、“系馬槐”一棵、宋太祖黃袍加身處碑,顧貞觀《滿江紅》詞碑,農純題《念奴嬌》詞碑、金夢麟題“系馬槐”石碣和明朝重修山門碑記等。

  “陳橋驛”歷盡千年,是歷史發展的見證,這里所保留的石刻,有詩詞、題字,不僅有文學藝術價值,而且有書法藝術價值。

  當我們在院子里大殿、石碑前走動的時候,當看到那棵槐樹,似乎能夠想象出一千年前趙匡胤騎馬一路從汴梁出發,到了這個驛站,他下馬,拍了拍身上的灰塵,將馬系在樹上的姿態。

  【新中驛】

  歷史上的新中驛,位于現在新鄉市區中心西南18公里,新鄉縣(點擊藍字進入鏈接查看詳情)七里營鎮八柳樹村中。隋唐時期,此處為黃河(點擊藍字進入鏈接查看詳情)渡口,河北岸邊有八棵柳樹,俗稱八柳渡。

  宋紹興十年(1140年),岳飛(點擊藍字進入鏈接查看詳情)復黃河北州郡,岳飛部等七千多人曾在此渡河,收復河北懷、衛、浚三州,駐扎在新鄉,留王貴守在八柳渡。

  明朝永樂元年(1403年),南方漕運船只由淮河入黃河抵此,再陸路運至新鄉,由衛河輸往北平,此處為兩京陸路列省之必經之渡,經商貿易,首稱繁華,成為縣西南重鎮。

  明朝初年,設新中驛(亦稱新鄉驛)在此處,后來被大水沖毀,宣德元年(1426年)因河水沖刷,驛站移至縣城。

  天順六年(1462年)黃河南移,此處斷流,渡口衰退,變成村落。清朝乾隆七年(1742年)始稱八柳鎮。

  清光緒年間郵電繁興,京師設郵傳部,從此驛站改設郵政,擁有一百四五十匹馬的新中驛,結束了其歷史使命。

  【臨清驛 】

  新鄉歷代為兵家相爭之地。隋唐時,新鄉縣東設臨清關(今臨清店),東南設延津關(今申店附近)。明初實行“散兵屯田”。先扎九營,后增到十八營(點擊藍字進入鏈接查看詳情)、二十二個營,以店后營為總營。

  這些營內的軍戶還分散在輝、汲、淇、延津、封丘縣四十八個軍屯,這些軍屯不僅在戰時應戰,而且兼理民事傳遞情報,后境內設置十二個驛鋪,臨清驛就是其中之一。

  臨清店原名臨清關,據新鄉縣志記載:在公元618年隋朝楊玄率兵鎮守此地后更名臨清鎮有城(關、鎮皆要衛鎮守之地)唐初設關后廢。至明德十四年知縣周奎重修。由于地處交通要道南達荊楚通秦晉京都行文多經于此,設有驛站故又名臨清驛。在崇禎未年由于兵匪水旱災害、民不聊生大多逃亡,留者靠險道開小店鋪以糊口循得名臨清店。

  相傳,1901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皇太后慈禧和光緒皇帝西逃西安,后返京時提前通知要經過的各地官府做好準備。

  道路用黃土鋪墊,細軟平坦,寬三丈六尺。行官正房五大間,中間設寶座。

  宮內鋪滿紅氈上鋪毯子,四角釘住。宮內用水,先用細白布過濾,再用黃布封好備用。設米面、麩料、柴草、煤碳場一處。

  預備干草二十萬斤,木碳十二萬斤,麩料六萬斤,劈柴二十萬斤,木碳十二萬斤。乳牛十幾頭,大車二千多輛,馬一千多匹,大小公館五、六處。

  彼時臨清店主街中央路北建一行宮,座北向南,殿宇一座、東西廂房二座、前修八字大門、門前建有雕龍屏壁一堵。此處建筑耗費甚巨,以備皇帝和慈禧路過時肩息之用。結果當時皇帝和慈禧卻改道滑縣,未曾使用,目前該處遺跡已經無存。

  《孫氏造像碑》拓片

  臨清店村原有大唐開元七年《孫氏造像碑》,由于其碑文字體蒼勁工整、行文秀美。且具有典型地理特征。因此被明萬歷《新鄉縣志》全文收錄,該碑現存于新鄉市平原博物院。據碑文記載:大唐開元七年臨清店村為臨清驛。

  【齊亦集驛】

  原陽縣(點擊藍字進入鏈接查看詳情)齊街鎮古時并不稱齊街,名“齊亦集”或“齊亦保”。傳說漢朝時候一齊姓人家在此開有飯店,并定居此地而得名。

  到了北宋時期,這里是自汴京(開封)至北京的必經之途,且此地距汴京七十華里,正好是古人一天所走的行程,因此多在此地歇息住宿,所以十分繁華,成為一方重鎮。又有農歷九月五日古會,會上人多時可達上萬,各地商賈趨之若鶩,乃豫北地區久負盛名的最大貿易集鎮之一。

  張蒼故里碑

  明朝嘉靖年間,陽武知縣曾在齊亦集立碑兩通,以供過往官員、商賈、士子覽閱。所立碑為張蒼、陳平故里碑,原碑坐落在齊街鎮南街清真寺路東。碑體正面上書“漢北平侯張蒼、曲逆侯陳平故里”十五個遒勁有力的大字。

  張蒼、陳平乃漢朝時期的陽武縣籍宰相,這兩通碑不立于宰相家鄉(點擊藍字進入鏈接查看詳情),卻立于此地,其用意顯而易見。原來,歷朝歷代在通往京都的通途中都設有驛站,以方便公文傳遞和過往官員休息。而就在張蒼、陳平故里碑相距二百米處,就是齊亦集驛站,當地百姓稱之為“官店”,官店內就有供官員休息的“雅間”。據當地上年紀的老人回憶,過去官店里還有供士兵休息的大廳和飼喂馬匹的所在。

  陳平故里碑

  老百姓說,以前沒有張蒼、陳平故里碑的時候,過往的官員、兵士常常騷擾地方,攤派吃喝用度,陽武縣令迎來送往,還要安撫當地百姓,處理公務,疲于應付。后來,陽武縣令多次上書朝廷,于是大明嘉靖皇帝就下旨在此地立起張蒼、陳平故里碑,由陽武縣奉旨承建,于1534年嘉靖十三年落成。從此以后,過往官員文官下轎、武官下馬,與手下兵士就再也不敢明目張膽地危害地方了。

  陽武縣在齊亦集立碑,就是要告喻四方過往人等,陽武縣古往今來人杰輩出,鐘靈毓秀,這里是名人故里,禮儀之邦,請他們尊重一方風俗和百姓,居官唯禮,經商有道,和諧相處,童叟無欺,不得生事。

  清乾隆九年(1744)增修《陽武縣志》載,“齊亦集地方所管十八莊”。可見古代的齊街鎮到了清代時期還是相當繁華的。

  如今,時過境遷。2008年7月,齊街鄉撤鄉建鎮,更名為齊街鎮。現在的齊街鎮依然是鎮政府機構所在地,雖偏居于原陽一隅,但繁華如舊。

  【亢村驛】

  獲嘉(點擊藍字進入鏈接查看詳情)亢村鎮歷史悠久,據縣志載:因孔子弟子陳亢病卒于此而得名。

  陳亢(公元前511年—?)字子禽,又名原亢,孔子弟子。

  黃河在亢村附近流過,亢村渡口是遠近聞名的大渡口,因此明朝在此設置驛站,故又名“亢村驛”。

  嘉靖皇帝在南巡的時候從亢村渡口渡過黃河,宰相夏言還為此填詞,留下了今天的《夏言渡河詞碑》。此碑拓文故宮博物院有留存檔。

  夏言渡河詞碑 拍攝:李國強

  夏言渡河詞碑位于亢村鎮西街馬號坑前,該碑圓首龜趺,高四米一八,寬一米三二,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碑滿字九行行書,共169字,其三分之二是一首詞,三分之一是夏言的釋文和落款。撰文是夏言填書的一首調記《大江東去》的隨駕渡河日進呈詞。詞文跌宕,氣勢恢弘。藝術地描繪了祖國的雄偉山河和嘉靖帝南巡渡河時的壯觀盛況。

  碑文如下: 九曲黃河,畢竟是天上人間何物,西出昆侖東到海,直走更無堅壁。噴薄三門,奔騰積石,浪捲巴山雪。長江萬里,乾坤兩派雄杰。親隨大駕南巡,龍舟鳳舸,白日中流發。夾岸旌旗圍,鐵騎照水,甲光明滅。俯視中原,遙瞻岱岳,一縷青如發,壯觀盛事,己亥嘉靖三月。右次東坡赤壁大江東去詞一首,於渡河日進呈御覽,己書留河上,用記歲月云。特進光祿大夫,上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知製誥國史總裁,貴溪夏言題。

  亢村驛因位于兩京之間黃河要道的水陸船馬驛而顯得非常重要,當時屬于中央吏部直管驛站之一,設夫二百名,馬匹三百。不像地方驛站由地方管理,亢村驛驛丞屬于中央直接任命,驛丁屬于地方政府安排人員。

  亢村驛在清朝屬于河南八大官驛之一(河南八大官驛:彰德府宜溝驛,衛輝府亢村驛,禹州府郭店驛,南陽府保安驛、博望驛、林水驛,汝寧府明港驛,陜州邊界的硤石驛。),清人《四庫全書》大清一統志第十六部分及王首謙著《清代河南郵驛過論》都曾有記載。乾隆十九年十二月二十日河南巡撫蔣炳奏中央保留的幾個重要驛站亢村驛依然在列。(沈荃順治年著《清史稿》有記)

  亢村驛也是歷史上衛輝府最重要的驛站,設有驛丞及巡檢。當時同亢村驛聯系交往比較多的有滎澤廣武驛,鄭州管城驛,新鄉新中驛,湯陰宜溝驛,安陽鄴城驛。清朝同治年間,廢驛改鎮稱亢村鎮。

  【宣陽驛】

  宣陽驛屬新鄉市獲嘉縣,但在1949年以前,它卻屬于修武縣。如果再往前推到晉代以前,這里還是修武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即縣治所在地。

  宣陽驛是秦漢古修武城,其上接的周代修武城,也就在此,而周代修武城由商代寧邑而來。商王在這里修筑城邑,自有其原因:古寧一帶是商王朝的西大門,在此筑城具有關隘和邊塞城堡作用,有關防和軍事戌守功能;三千多年前,這里氣候溫暖濕潤,草木豐茂,各種野獸、飛禽出沒其間,商王常來這里打獵,一為娛樂,二為向西北諸方炫耀武功,寧邑可為商王提供打獵之余休息場所。

  宣陽驛,即古修武城,也即寧邑,在武王伐商戰爭中,是一個被重重標點的地方,武王在這里堅定了伐紂的決心,并對軍隊進行休整,休整的內容就是“修武勒兵”,“修武”就是操練戰陣,“勒兵”就是修理兵器,并因此而誕生了一個新的地名“修武”。

  同屬古寧地,距離今天宣陽驛約三十里的獲嘉縣城東的同盟山,是武王與各路諸侯會盟的地方,他在那里“左杖黃鉞,右秉白旄”,舉行了震動天下的《牧誓》大典,也就是對商決戰的戰前總動員,并由此出發,在牧野與商軍大戰,一舉滅商。

  如今,同盟山早已歸入隋初劃修武東部而設的獲嘉縣境內。宣陽驛在1949年前雖然一直屬于修武縣,但它早在北齊時東、西修武及山陽三縣合為修武一縣時,即已不再處于縣域政治的中心。后晉石敬瑭時,又廢城改為驛鎮,從此有宣陽驛之名。

  直到明清,這里始終是洛陽通往北京的車馬大道上的一所重要驛站,這也再次證明了武王伐紂所走路線,正是由此而過。但是,1949年的一次區劃變革中,宣陽驛被劃入了獲嘉縣。至此,修武縣失去了與修武得名有關的最關鍵的一塊地方,失去了最璀璨的一段歷史:商周要塞,武王伐紂,漢高祖智奪韓信兵權,等等。

  真的,有時候歷史也會“陰差陽錯”。比如修武和獲嘉,修武以武王伐紂在此修兵練武而得名,獲嘉以漢武帝行至新中鄉(今天的新鄉縣)獲南越王呂嘉之首而得名。而如今,有關修武的歷史及遺存,從隋開始在歷代的區劃變動中被陸續劃入現在的獲嘉縣,而獲嘉縣雖有修武之史實,卻無修武之名份,甚至其本名也源于相隔數十里的新鄉縣。真是此修武而非彼修武,彼獲嘉而非此獲嘉。

  【 結 語 】

  因篇幅所限,本文只列舉了大家熟知的幾個驛站。而從中我們也不難看出,古代驛站對一個國家、一個朝代的重要性。“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便是對驛站重要性的形象寫照。

  拴馬石

  拴馬石 拍攝:李國強

  一般是用石頭鑿出一個可以拴住繩索的孔洞,直接砌在宅院大門邊的院墻上,其功能是拴馬,也有裝點建筑的作用。

  遙想當年,古官道上驛馬奔馳,匆匆行使的驛官帶著國家秘奏圣旨,旱澇喜憂等奏折奔馳在驛路上;驛丞帶著驛丁迎接送往,搬運行李;文人墨客、政府官員在此下榻歇息,飲酒作詩......仿佛可以感受到時代變遷。

  驛站的興盛衰亡,就是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的縮影。隨著時代的發展,驛路、郵驛已離我們遠去,但“驛站”這個歷經時光歷練和歷史沉淪的場所,如今演變成更多、更新鮮的形式,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國家高速公路服務區、官方接待站和補給站、信件傳輸中轉基地、物流等都是它的演繹進化。

  時過境遷、滄海桑田。

  隨著社會發展,

  一些舊的地名被淘汰、消失,

  同時又不斷衍生出新的地名。

  滄桑變易、人事代謝,

  地名所承載的,

  是內心深處的鄉愁。

  除了“驛”,

  新鄉還有很多關于“店”“鋪”的地名,

  他們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和歷史?

  《相約新鄉》將為您一一講述。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先锋成在线人资源视频 | 中文字幕一本到在线网站 | 亚洲国产精品二区三区 | 欧美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做品人人做人人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