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好點兒嗎?有啥困難盡管說!”昨日,新鄉縣大召營村村委會委員張宗榮再次來到村民姜宗勇家,探望病情。作為網格員,她分包了190戶,父子皆患大病的姜家最讓她牽掛。
小網格、大民生。幫扶困難戶,僅是網格員一項職能。化解鄰里糾紛、掃黑除惡宣傳、為隔離在家的村民代購物品、清理“小廣告”,無不閃現著這位老黨員的身影。
近日,市委政法委評選23名“最美網格員”,張宗榮的“網格故事”微視頻一時間爆棚微信朋友圈。
前不久,紅旗區夢縈小區居民蘇學生家門口掛起一塊新牌子——共產黨員家庭戶。“這是榮譽,更是責任,以后為小區做事更帶勁了!”他表示。
設立36個報到站,動員5000多名黨員認領社區崗位,把黨員“找出來”;建立303個小區黨支部,把支部“建起來”;懸掛“共產黨員家庭戶”牌子4200塊,把身份“亮出來”;7000多名黨員奮戰在疫情防控、文明創建一線,把作用“樹起來”。
以黨建為引領、以自治為核心、以網格為陣地的“紅旗模式”,為全市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作出有益探索。
一名黨員、一面旗幟,一個支部、一座堡壘。要辦好社會治理現代化這項系統而復雜的民生工程,就要牢牢牽住黨建這個“牛鼻子”。
近年來,我市始終把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作為深化基層治理的切入點,將戰斗堡壘直接建在小區上、建在網格中,開辟出一條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新路子——
(一)
秋陽下的紅旗區三分區小區格外溫馨。
進門處,黨支部構架、規章制度上墻,一目了然。往里走,“公德裝在心中、文明貴在行動”“時時做示范、處處當先鋒、事事我帶頭”彩繪墻林立,觀之色彩斑斕,思之發人深省。原本裸露的變壓器,被孩子們稚嫩的畫作圍繞,美觀又安全。樓前專門設置了晾曬區,花花綠綠的衣物搭滿鋼架,滿滿的生活氣息。
誰也不會想到,改造前的小區,雜草長得比人高、塑料袋子滿天飛、垃圾箱形同虛設。車輛橫七豎八堵住了通道,一位老人突發心臟病,可120急救車就是進不來,耽誤了搶救時間。30年的老住戶劉玉梅多次經歷“飛線”冒火星,大面積停電,耽誤孩子學習的“窘事”。
去年,小區被納入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同時啟動“支部建在小區上”行動,建立了小區歷史上第一個黨支部,有著多年黨齡的豆慧芳任黨支部書記,并兼任網格員,帶領10名微網格員,廣泛征集改造建議,再交議事會商議。短短4個月,小區面貌煥然一新。
“年初,因疫情封閉管理,黨員帶頭值班,還帶動了100多名群眾。”豆慧芳指著“戰疫光榮榜”說。
隨著“支部建在小區、黨建落到實處”向縱深推進,紅旗區303座小區(其中無主庭院146個)均實現了“有人干事、有章理事、有地說事、有錢辦事,配齊保潔保安”,提升了小區“顏值”,更提振了黨員精神。
去年,全省157個縣(市)、區平安建設公眾安全感和政法機關執法滿意度調查中,該區位居全省第一、新鄉市第一。
(二)
8月9日,獲嘉縣微網格員趙祥琴發現樓梯間電線老化發生自燃,立即聯系物業及時斷電,消除了一次火災隱患。
因子女在外工作,80多歲的姚培英大娘孤身一人在家,生活很不方便,網格員馬良香時常為大娘買菜,陪大娘聊天。
兩名網格員所在的岳莊社區,是典型的“拆遷重組村”,外來人口占半數以上,管理難度較大。為破解這一難題,社區劃分了7個片區,設置7名網格員,網格員身兼政策宣傳員、信息排查員、矛盾調解員、治安巡邏員、便民服務員、安全管理員,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社區公共服務短板。
像趙祥琴、馬良香一樣的專職網格員,該縣共有1579名,另有4421名兼職網格員。該縣要求以網格為單位成立黨支部,并選派熟悉黨建工作的黨員任指導員,強化網格黨支部力量。連續兩年實現“零非訪”,治安案件發案率同比下降24%,矛盾糾紛發生率同比下降33%,這是黨建規范網格管理在獲嘉縣的最好印證。
發現問題“易”,解決問題“難”,網格員發現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該如何處置呢?一方面可以上報,另一方面可借助該縣智慧管理平臺,隨時隨地將發現的隱患和問題,通過手機APP軟件上傳平臺,由指揮中心調度相關職能部門處置并反饋結果。
長垣市蒲西街道向陽社區內,網格員張海枝發現有住戶從家里拉線給電動車充電。“這樣用電很不安全”一番苦口婆心的勸導后,住戶收起了電線。可張海枝也清楚,只要小區沒有充電樁,“飛線”問題就不可能解決。
她將這一情況反映給社區黨支部書記、同時也是三級網格長的鮑霞。社區同物業公司協商過幾次,想讓物業安裝充電樁,可物業始終沒有同意。
鮑霞將此事上報給二級網格長、蒲西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王景謙。經過長垣市政法委綜治辦協調,最終每個單元門口增設了4個充電樁,向陽社區“飛線”問題終得以解決。
上下聯動,一管到底,這個“完美的閉環”,被群眾形象地稱之為“基層吹哨、部門報到”。
(三)
“一看到門口‘黨建引領’4個大字,心里就踏實。”自打小區建了黨支部,家住衛濱區宜家花園的鄭君英就有了主心骨,小區300多戶居民感同身受。
去年5月,因業主與物業矛盾加劇,物業公司徹底跑路,宜家花園成了無主庭院,不堪忍受臟亂差的居民頻繁撥打12345。
很快,勝利路辦事處進駐小區展開調查。“沒有組織、沒有靈魂,缺少向心力,必須改變無序的現狀。”逐戶摸排后,辦事處黨工委提出“三步走”:成立黨組織——規范業委會——引進新物業。
一個多月后,宜家花園臨時黨支部成立,緊鑼密鼓開展工作:黨員征求居民意見,選出網格員,召開樓棟長會議,形成規范化管理意見,成立業委會,請專業人士核算小區運營成本,商議如何引進物業,從招標的10家物業公司中遴選3家。
“要物美價廉,要有實干精神……”一年過去了,有著20多年黨齡、被選為網格員的呂印光對那次民主、規范的“投票大會”記憶猶新。價目表、服務承諾全部公開,黨支部主持,業委會代表投票。凱佳物業公司經理李福建入黨16年又在部隊歷練過,話語不多,服務項目“干貨滿滿”,呂印光和其他代表不約而同地為“凱佳”投上了一票。
裝上“點生活APP”,不論身處何方,業主只要手機在手,有人來訪,一目了然,是否放行,給門崗發信號;設立微型消防站,齊備消防設備、防汛物資;拔掉一米高的雜草,栽種冬青綠化帶;購置消殺車,進行雨后全方位消殺;清除污泥雜物,繪制寓教于樂的彩繪墻;為防止亂停車,停車位全部“劃格而治”,并噴上車號。
小區的“蝶變”和諧了生活,更凝聚了人心。當“宜家文明微信群”發出“清理了積存5年的糞便”消息、發布《關于啟動集中供暖的公告》時,業主紛紛點贊:“跟著黨走吧!”“感謝物業同志的辛勞付出!”
7月4日、8月5日,我市兩場暴雨,黨員、樓棟長帶頭喊話、搬沙袋,業主紛紛響應,小區無一家車輛受損。
衛濱區地處老城區,設施老舊、道路狹窄、人流車流多,450個庭院(小區)中,竟有355個屬于無主庭院,城區治理弊端在這里體現得淋漓盡致。
黨群同心,巧破治理難題。衛濱區以黨建為引領,織密4級網格。今年以來,新建黨組織101個,要求黨員積極參與網格化管理,在業委會、議事會等群眾自治組織中發揮主力軍作用,發動樓棟長、庭院長等加入網格員隊伍,如同“蝶變”的宜家花園,轄區內不少無主庭院變身“有主管理”。
在基層社會治理創新中,最大的力量來自基層黨組織的建設。我市將黨組織建在綜治中心、社區(小區)等基層工作單元,7852名專職網格員、48930名兼職網格員在黨組織領導下,筑牢社會治理“堅強底座”,確保群眾反映的問題,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繪濃社會治理“幸福底色”。
黨建引領聚民心,網格管理促和諧。我市充分認識到網格化對于基層治理的重要作用,同時也看到一些地方仍存在網格劃分不科學、專職網格員不到位、網格管理流于形式等現象。
針對存在的短板和漏洞,今年以來,我市按照“任務相當、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原則,以人口規模為導向,重新細化完善了村、社區以下的網格體系,將全市科學劃分為17642個網格,做到全市范圍內無縫隙全覆蓋。
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解,一支責任心強、敢于擔當、身體強健、能力素質強、熟悉村務社務的網格員隊伍正在逐漸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