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頁 > 周邊 > 新鄉 > 正文

新鄉以消除精神上的“軟貧困”助力消除物質上的“硬貧困”

來源:光明日報編輯:管玲玲發布時間:2020-09-21 16:29:46

  “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河南省新鄉市提出:實現高質量脫貧、永久脫貧,重在對貧困戶強其精神、壯其心志、富其思想。

  河南新鄉市是豫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北依太行,南臨黃河。為順利打贏脫貧攻堅戰,近年來,新鄉市大力發揚不甘落后、迎難而上的拼搏精神,努力探索用文化“藥方”醫治“窮根”,以消除精神上的“軟貧困”助力消除物質上的“硬貧困”,奮力書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代答卷。

  強起自尊心,化解“封閉自卑”消極意識

  三伏天的夏夜,燥熱不減。獲嘉縣黃堤鎮南馬廠村農家書屋里燈光通亮、書香四溢,不時傳來沙沙翻書聲。“要實現高效精準扶貧,就要及時更新種植、養殖、農機等各類書籍,讓貧困戶及時學到最新的農業科學技術,通過知識實現致富。”已經脫貧的老劉,每天還是堅持來到這里向村民介紹自己脫貧致富的經驗。

  2018年,新鄉市為250余個貧困村的農家書屋安裝了數字化平臺,村民們通過手機便能輕松閱讀海量數字圖書,觀看種養殖技術視頻、文藝節目等。同時,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建成達標,“舞臺藝術送基層”“送先進文化進貧困村”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文藝活動,給奮斗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村民們送足了“精神食糧”。

  “出去打工,人生地不熟,還不如待在家打個糧食穩當。”提起外出務工掙錢,地處黃河灘區的原陽縣白寨村貧困戶老李顯得頗為無助。交通不便、資源貧乏,不少世代耕作在深山灘區的村民,和老李一樣,對于脫貧,并沒有那么大的信心。

  扶貧先扶智,為了提振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信心,新鄉市特地建立了精神扶貧節目創作專家庫,用身邊人的脫貧故事鼓勵大家。漸漸地貧困戶脫貧的信心強了起來。

  “延津縣小潭鄉衛生院盲人針灸醫生申長遠,13歲雙目失明,卻憑著自強勤奮、熱心助人,被評為全國自強模范。咱們身邊的殘疾人尚且有這種不服輸的拼勁,我們更沒有理由不自強、不脫貧!”新鄉市脫貧故事宣講團成員、新鄉縣委黨校黨委書記李瑩講到動情處,幾度哽咽。

  “李老師給俺上課,不拿稿,很親和,扶貧知識講得活,入心窩!”說及堅守基層理論宣講20多年的李瑩,當地貧困群眾紛紛稱贊說。

  自從新鄉市“精神扶貧五大專項行動”實施以來,一大批像李瑩這樣的優秀宣講隊員,晝夜奔走在田間地頭、廣場村口等扶貧宣講一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幫助貧困群眾點亮了一個又一個脫貧的希望。在全省基層理論宣講座談會上,李瑩的表現還受到了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的表揚,夸她“做得好,講得好”。

  精神扶貧節目創作專家庫,涉及黨建、農業等10余個專業領域,認真開展素材搜集、節目創作和宣講指導,快板《秦老漢脫貧記》、小品《一心一意跟黨走》等數百個“理論+文藝”精品節目,在茶余飯后、田間地頭,“熱騰騰”地呈現在貧困群眾面前。

  富起自信心,打消“要我脫貧”被動念頭

  扶貧要找“貧根”。“有的貧困戶把握不準形勢政策,對脫貧路子缺乏勇氣和信心,不敢嘗試。”新鄉市宣傳文化部門對貧困戶心理了如指掌。

  吃透貧困戶這種心理,新鄉市迅速組建以“光榮脫貧戶”為骨干力量的扶貧宣講隊伍,如50余歲的脫貧戶羅加蘭、70余歲的黨員脫貧戶劉峰等一大批宣講隊員,走進貧困地區、走近貧困群眾,現身說法開展精神扶貧宣講。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黨的扶貧政策好,咱就使勁往前跑。希望大家跟我一樣,樹立起脫貧志氣和信心,讓它黃土變成金!”在新鄉縣郎公廟鎮南固軍村,“光榮脫貧戶”宣講隊員羅加蘭的每一句話,都觸動了村民內心深處。

  為了壯大貧困戶的脫貧內生動力,新鄉市精心創作了《好日子是干出來的》《鄉親不富誓不休》等近百個優秀宣講節目,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題”,用“小故事”體現“大道理”,把“普通話”講出“地方音”,讓群眾既知曉國家脫貧攻堅政策,又真切感受到黨的溫暖和力量。

  “宣講、演出中,所講的故事、演的小品、說的快板,我們都很樂意聽,群眾既知曉了政策,又鼓起了脫貧勁頭。”鳳泉區李士屯村的貧困戶趙素芳,每次聽了精神扶貧宣講后都忍不住夸贊一番。

  講好黃河故事,培育“我要脫貧”信念。“鹽店莊,人真能,種桃種出大文明,過去窮荒灘,現在花果山!”每逢扶貧宣講時,家住黃河北岸邊的新鄉市平原示范區橋北鄉鹽店莊村黨支部書記關源群,總以這句“順口溜”做開場白。

  “柳月灣、賽江南,這是我們的新家園;家園美、鋪金灘,黃河故事它講不完……”在扶貧演出現場,一曲《我家住在柳月灣》,唱出了原陽縣官廠鎮黃河灘區1676戶群眾搬進美麗的柳月灣社區時的激動心情。

  “聽了宣講,感覺有種力量推著我們走,渾身都是干勁!”衛輝市獅豹頭鄉龍臥村光榮脫貧戶楊貴業深有感觸地說。

  壯起進取心,摒棄“等靠要”懶惰心態

  “一些貧困戶存在‘墻根曬太陽,伸手要小康’的思想,在他們看來,越是到脫貧攻堅后期,越能從政府得到更多‘好處’。”在基層扶貧干部看來,貧困戶的這種思想非常“要不得”。

  新鄉市自然條件較差,基礎設施落后,河南“三山一灘”脫貧工程中,新鄉占其中“一山一灘”。然而,恰恰是異常艱苦的生產生活條件,讓新鄉市涌現出數以千計的決戰貧困、帶民致富的先進人物。在史來賀、吳金印兩位“雙百人物”精神的感召引領下,新鄉市黨員干部已涌現出10多個全國先進典型、100多個省級先進典型,5位先進人物被黨中央號召學習。

  對此,新鄉市委書記張國偉的思路非常清晰:“大力弘揚以史來賀、吳金印、劉志華等為代表的新鄉先進群體精神,不斷增強貧困戶的進取心,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開弓沒有回頭箭,車到山腰怕卸鞍。山里的四萬鄉親把我期盼,我怎能拔腿就走讓人心寒。”反映吳金印帶領深山群眾治理荒山、拔掉窮根的現代豫劇《大山作證》,讓延津縣榆林鄉沙門村貧困群眾熱淚盈眶,下定決心早日甩掉貧困帽。

  “看了這些脫貧攻堅的感人故事,身邊有這么多好政策、好干部,我們更要加勁干,趕快脫貧過上好日子!”“中國好人”、輝縣市冀屯鎮黨委書記趙化錄,通過20余年實干苦干帶領群眾走上致富路的感人事跡,被打造成情景劇《初心永恒》進行展演,在當地引發強烈反響。

  扶貧當扶志。近年來,新鄉市精心打造的《老村里的新故事》《一個也不落下》《守望的鄉村》等一大批助力脫貧攻堅的文藝節目,以及《太行金印》《太行石姑娘》《咱們村來了貼心人》等系列文學影視節目,走進深山灘區,走近貧困群眾,將進取和實干的精神深深浸潤到廣大貧困戶心田。

  扶起文明心,消除“愚昧保守”落后思想

  “口袋富,第一步;腦袋富,是真富。”這種理念貫穿于新鄉市脫貧攻堅工作始終。其中,典型示范引領,便是新鄉市精神扶貧工程中的一個有力抓手。

  治貧必治愚。在輝縣市裴寨社區,約1.2萬名群眾從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發展到如今20000元,家家戶戶從村里“土坯房”搬進了社區“小洋樓”……這是裴春亮當選裴寨村村委會主任以來,帶領山區貧困群眾用辛勤汗水戰勝貧困所繪就的一幅美麗畫卷。

  全國道德模范、中國最美村官裴春亮,從小歷經不幸、飽受磨難,他內心很清楚:群眾物質精神都富有,才是真正富,才能富長久。

  “感受語言魅力,品讀百味人生,打造屬于裴寨人自己的文化生活。裴寨廣播站《朗讀時間》欄目又和您見面了,我是今天的主播王健……”黨的政策、紅色故事、孝道家風、健康養生等內容,社區播音員通過裴寨社區的大喇叭向村民們娓娓道來。

  “這個節目真不賴!既有老年人需要的健康知識,又有年輕人關心的國家大事、致富門路,還有孩子們喜歡的各種故事。”村民裴清麗老人高興地說。每晚8點,村民們準能從這個“百寶箱”里聽到“貼身”知識。

  精神長“個頭”,生活有奔頭!紅白理事會、文明積分兌換超市等,一個個接地氣、受歡迎的“裴寨幸福密碼”,潤物細無聲地改變著村民傳統思維方式和生活陋習。

  “如今,在我們這個‘全國文明村’,鄉親們的精神面貌跟以前比,發生了很大變化,對黨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厚!”裴春亮自豪地說。

  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近年來,新鄉市在廣大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大力實施文明理念融入、典型示范引領、農村陋習整治、美麗鄉村建設、文化惠民等“五大工程”,強力遏制鋪張浪費、互相攀比、封建迷信等陳規陋習。如今,敬業圖強、厚善崇文已深入到貧困群眾內心,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健康向上、斑斕多彩。

  “一方面要讓人民過上比較富足的生活,另一方面要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水平,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脫貧致富”,這句收錄在《擺脫貧困》中的話語,是20多年前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寧德工作期間有關“正確認識脫貧致富和建設精神文明的關系”的思考。

  對此,中共新鄉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彥玲有著深刻的理解:“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要繼續凝心聚力、對癥下藥,以消除精神上的‘軟貧困’,助力消除物質上的‘硬貧困’,幫助他們‘站起來’‘走得遠’!”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视频入口一区 | 日本国产一区二区动漫 | 在线观看三级a | 亚洲综合另类专区在线 | 真实播放国产乱子伦视频 |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综合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