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嗡作響的機器打破了獲嘉縣馮莊鎮張堤村清晨的寂靜。40多歲的張堤村貧困戶張艷鳳正站在編織機前,將一把把稻草送進喂料口。隨著輪盤飛速的轉動,稻草被擰成了一股股草繩。隨著草繩接連不斷地產出,張艷鳳就像看到自己精心制作的工藝品不斷完成一樣,臉上洋溢著幸福滿足的笑容,開出了“幸?;?rdquo;。她說:“這生活,我們有奔頭。”
張艷鳳的家庭是由80多歲的老母親、兩個孩子和他們夫婦倆共同組成的5口之家,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卻遭受了重大的打擊:他們的兒子得了綜合性腎病,巨大的醫療開支、生活壓力讓他們生活變得更加貧困,并于2013年被張堤村識別為
建檔立卡貧困戶。丈夫為了得到較高的收入,遠走他鄉打拼。于是,照顧老人和孩子的擔子就落在張艷鳳一個人身上。因需要照顧家人,不能到遠處打工,讓家庭普通勞動力由2個人變成了1個人。
自從金碩草編廠在張堤村村口成立后,鎮、村干部迅速走訪入戶,將這個好消息告訴張艷鳳,幫助她分析困境,讓她認識到在黨和政府實施的社會保障政策下,醫療支出大幅度減少,擺脫貧困之路和致富之路就是增收。在鎮、村干部溝通協調下,張艷鳳到金碩草編廠務工。她早上給老母親做飯、喂飯,然后送孩子上學后,再到廠里務工,生活工作兩不耽誤。她工作從不遲到,為了家里的美好生活努力工
作,靠著自己的雙手,不但將自己的家庭照顧得井井有條,而且每月可以得到2500元左右的收入;家里的生活慢慢地好了,手里的錢也慢慢地多了。張艷鳳在黨的政策幫扶下,靠著對家庭的責任心、勇于改變困境的決心、勤勞的雙手,自己拔掉了“窮根”,走上了致富路。
2018年以來,馮莊鎮黨委堅持產業扶貧和扶貧扶志相結合,大力發展產業扶貧項目,吸收貧困勞動力就業,切實增強貧困群眾的“造血能力”和內生動力,聚焦產業區位優勢,立足傳統優勢——草編行業發展成為扶貧產業。近年來,馮莊鎮草編行業也得到了喜人的成績,幾十家草編企業發展勢頭迅猛,抱團兒
形成了一個產值達3000多萬元的企業群,讓“馮莊草編”成為了馮莊鎮的一張亮麗的名片。草編行業主要產品為草繩、草料、草袋、手工藝品等十余項,產品遠銷至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
據金碩草編廠負責人介紹,草編行業不但降低了農業鄉鎮秸稈禁燒的壓力,而且變廢為寶,創造了百萬元收入,帶動貧困戶年均收入2萬余元。下一步,馮莊鎮將繼續立足草編行業,學習工匠精神,著力提升產品質量,加大草編產品深加工的開發力度,力爭創造出馮莊鎮草編扶貧產業鏈,讓更多的群眾過上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