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興是原陽縣齊街鎮南留侯村村民,今年63歲,是個地道的莊稼人。10月12日,苗興高興地告訴老伴兒:“咱家的黃金晴稻米豐收了,一畝地的稻谷就達到了一千二百多斤,種了30多年的水稻,第一次有這么好的收成。”
苗興家畝產上千斤黃金晴稻米的視頻,在南留侯村村民的朋友圈里被刷爆了,吸引了許多村民觀看。然而在半年前,南留侯村村民對種植富硒生機黃金晴卻顧慮重重。
今年6月,原陽縣供電公司的扶貧干部王全超“包村”南留侯村。南留侯村有著天然適宜種植稻米的土壤,但黃金晴大米產量低、收入少,許多村民把稻米地改成了種植旱作物,王全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聽到富硒生機稻米種植能提高產量后,王全超馬上召集村干部坐在一起共同商議,最終決定和村干部一同到外地的種植試點“取經”。
“取經”回來后的王全超,一邊把相關視頻資料發到南留侯村的微信群中,一邊在村頭大喇叭里進行宣傳,但前來咨詢的人并不多。好項目擺在眼前,為啥老鄉們卻不愿意接受呢?
王全超和大家伙算了一筆經濟賬:“一般黃金晴每畝產量800斤左右,除去稻谷皮和雜質,大米的收成在600斤左右,用上有機肥料后,每畝地能凈增收200多斤,按照現在的市價,0.5公斤10塊錢,除去每畝富硒肥料100塊錢的成本,每畝地還能增收2000塊錢。”一位脫貧戶說:“俺知道富硒生機米產量高、收益好,但俺沒有見過富硒米的種植,可不敢看了幾個小視頻就在自家地里種,萬一收成不好,今年的稻米就全賠了。”
在了解村民的顧慮后,王全超決定選種一塊試驗田,在豐收高產后,再進行有機稻米種植的推廣。同時,王全超找到之前主動咨詢的村民苗興,當苗興進一步了解了種植技術、得知還有技術專家進行種植指導時,苗興決定做南留侯村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今年,苗興的稻米地迎來了畝產上千斤的大豐收,讓原來為種植稻米產量低而一籌莫展的村民看到了新的希望,對這條致富路重新點燃了信心。
另外,王全超與村“兩委”干部齊上陣,籌劃稻米產銷會,同時多次到縣扶貧辦了解扶貧銷售通道,為黃金晴大米做“代言”(如圖)。“俺這塊試驗田屬于純天然綠色有機稻米,用黃河水澆灌,不僅產量高,還保證食品安全和口感,加上減成本增收益的專業技術,一定能帶動村民富起來。”王全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