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文明辦發布2020年1月“中國好人榜”。獲嘉縣林業科技專家張慶連以“林業專家55年專注富農路,將科技知識播撒在中原大地上”的感人事跡,榮獲今年1月敬業奉獻類“中國好人”稱號。
1967年,21歲的張慶連來到太山公社林場當了一名林業技術員。經過10年探索,張慶連將精心培育的箭桿榆樹苗與選育多年的31個榆樹自然類型為藍本,撰寫的《榆樹類型研究報告》,引起全國林業界極大反響。他培育出的“鉆天榆”在全國大力推廣種植。
1984年,張慶連擔任獲嘉縣林業局局長后,他以科技干部特有的眼光,提出了實現平原綠化的宏偉規劃。經過3年的不懈努力,800余萬株鉆天榆、箭桿毛白楊、歐美楊等新品種樹木,郁郁蔥蔥、生機盎然地佇立在獲嘉境內道路兩旁。1987年,獲嘉縣被林業部評為全國首批平原綠化先進縣,初步實現了張慶連心中“富獲嘉”“綠獲嘉”的想法。
隨著農業結構需求的調整,經濟林開始蓬勃發展,張慶連準確判斷獲嘉縣是“南花北移,北花南移”的天然馴化基地,他向獲嘉縣委、縣政府提出打造“花木之鄉”名片的戰略構想,讓綠起來、富起來的獲嘉美不勝收。獲嘉縣的花卉業由當初的不足50畝,發展到4.7萬畝,年花木銷售產值達5億元。
如今,已過古稀之年的張慶連,依然想著如何更精準、更科學、更便捷地幫助那些支持他、信賴他的林農果農。為此,他發動群眾建起了果樹、花卉、葡萄等產業協會和林學會,協會會員達3000余人,通過抱團取暖,增強了大家抗風險和致富能力。他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每月在網絡上發布各種果樹的管理技術要點,并通過網絡、視頻對農民進行技術咨詢、技術指導、技術服務和病蟲害防治,將科技知識播撒在中原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