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環繞村莊的河渠里,一片片荷葉在水面鋪展綠意,偶爾有耐不住寂寞的泥鰍泛起水暈。這里不是江南水鄉,而是延津縣石婆固鎮南秦莊村。
“每周都有兩三批人來村里參觀,一是看蓮藕,二是看瓜果。”走在渠岸的水泥路上,南秦莊村黨支部書記秦天周告訴記者,在謀劃鄉村振興工作中,南秦莊主要抓好一個“農”字,以農為本走綠色發展路子,群眾才能一呼百應。
以前,村莊周邊的溝渠一直廢棄著,雜草叢生,還滋生蚊蠅。現在,經過改造,里面種上蓮藕,養上魚,不但美化了環境,改善了生態,更為村集體創造了效益,僅此一項,每年就可增收5萬元左右。從2018年至今,南秦莊總長5000米的溝渠已經完成改造3000米。夏季的南秦莊,引來城里的攝影愛好者和寫生的學生,更把書本上的“稻花香里說豐年”變成了現實。
你看,遠處那一座座大棚在搞休閑采摘農業,吸引了很多游客前來,大棚主人全家上陣,有了好收成,一家人的日子過得比蜜還甜。
南秦莊人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是傳統的小麥、玉米,收入低,群眾致富單單靠種地很難。生于斯長于斯的秦天周認為,南秦莊想要實現產業振興,必須在土地上做文章。這里地處黃河故道,土壤非常適合瓜果的生長。他果斷決定,以村內的國泰農業種植合作社為依托,帶動群眾發展瓜果種植業。如今,南秦莊種植的“綠寶”甜瓜甜度高、口感好、上市早,深受消費者青睞,每畝地種植“綠寶”甜瓜的收入近2萬元,與以前單單種植糧食比起來,一下子多了10多倍。
“如今,全村已發展種植甜瓜大棚60座,種植面積300余畝,群眾每年可增收500余萬元。”秦天周說,南秦莊注冊的“綠寶”甜瓜暢銷新鄉及鄭州、安陽等周邊市場,產品供不應求,甜瓜種植已成為南秦莊的一項支柱產業,村里力爭在一兩年內將種植面積擴大到500畝左右。
你看,新搭的葡萄架子下面,“陽光玫瑰”的枝蔓已經開始纏繞,這些種在村南南分干河堤上的葡萄,長度達3公里,今年將形成一條綠色廊道。
“河里有蓮花,岸上種果樹,大田種棚菜,堤上育長廊”,南秦莊正在強力推進田園綜合體建設。除了葡萄長廊,按照規劃,全村所有種植果樹的農戶集中向村西發展,目前已種植雨露香梨樹、桃樹、山楂樹、李子樹、蘋果樹、軟籽石榴等品種2000余株,總面積約200畝。村南成方連片的農田,通過土地流轉或入股,完善路林河渠網絡,形成機電配套灌溉條件,用來打造現代化高標準農田,由原來的傳統種植逐步改造成有機農業,大力調整種植結構,實現無公害綠色農產品種植。 (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農民想創業,缺少資金怎么辦?這個問題作為鄉村振興的痛點和難題,有著商業敏感的金融部門早有行動。從2018年開始,延津縣農商銀行將南秦莊作為試點村,開展信用戶評定,根據信用等級不同,可以提供3萬元到10萬元的信用額度,為農戶送去金融“活水”。
“全村300戶人家,信用評定實現100%,一評定3年,農戶搞種植、跑商貿,50%的農戶都有項目做。”秦天周介紹,金融力量為村里的特色農業種植插上了翅膀,加快了農民創業致富的速度。
以傳統農業為基礎,加上組織和金融力量,南秦莊以農興業促進百業興旺,實現了特色種植蓬勃發展,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文明建設成績斐然,產業發展可圈可點。
“下一步,計劃把村北40畝老槐崗改造成兒童樂園。”在秦天周的描述中,不久的將來,南秦莊必將是好吃、好玩、好看的鄉村旅游勝地,而且要力爭成為鄉村振興的排頭兵。
2019年,南秦莊被評為全市鄉村振興示范村。一個“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鄉村,正在成為鄉村振興熱潮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其經驗總結也為其他村莊提供了借鑒和啟示。
為什么是南秦莊?秦天周的回答很樸實,他說,要實現鄉村振興,黨支部書記很關鍵,他必須有公心,才能凝聚人心;班子要團結,如果人心渙散了,啥也干不成;產業要有特色,要讓群眾嘗到甜頭兒,看到奔頭兒。
走在南秦莊的街道上,房前屋后的柿子樹綠意正濃,枝頭上小小的柿子,不僅會成為秋天的風景,更將是村民生活紅紅火火的象征。記者 翟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