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輝縣市冀屯鎮仿佛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光耀了牧野。
5月27日上午,星河生物公司,機器轟鳴,工人忙碌,傳送帶源源不斷運向車間的產品,經切割、分揀、包裝后,每天運往半徑600公里外的各大城市。去年產值達2.9億元,吸納了900多人就業。
作為全國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全鎮1.2萬個食用菌大棚,年產食用菌4.5億斤、產值超10億元,60%的勞動力從事食用菌產業。僅此一項,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增加2000元。
新建的冀祥社區,一排排整齊的小高樓,陽光下鮮活生動。社區里銀行、超市、學校、飯店、洗浴、醫院、音樂廣場,應有盡有,洋溢著都市生活氣息。
然而,20多年前,這里沒有一家像樣的企業,群眾都是土里刨食,有的窮得連住房都沒有。去年,全鎮財政收入從1998年的96萬元躍升至1.5億元,年人均純收入超過2萬元。
這個曾經的農業大鎮,如今不動聲色地走在了全省經濟發展的前列。翻天覆地的變化,離不開優秀的帶頭人——鎮黨委書記趙化錄。24年來,他如一面鮮艷的旗幟,帶領鄉親謀求發展的勁頭從未停止過,服務群眾的初衷從未改變過,筑牢根基的使命從未懈怠過,走出了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特色路子。
“高質量黨建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中間,用一個東西把它串起來,這是什么?就是人,就是冀屯的‘三支隊伍’。”趙化錄解釋道,一支是100%優秀的村黨支部書記隊伍,一支是“一呼百應、說干就干”的黨員,還有一支是“一呼百應、說干就干”村民代表隊伍。
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上,趙化錄注重選優配強“雙好雙強”村黨支部書記;在黨員隊伍建設上,推行量化積分管理,堅持抓兩頭帶中間;在村民代表隊伍建設上,突出廣泛性、代表性,實行持證上崗和積分管理制度。通過抓好這“三支隊伍”,去宣傳、教育、帶動全鎮6萬名群眾,凝聚起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強大合力。
“在冀屯,干工作有成就感,黨委政府信任咱,群眾真心擁護咱,辦啥事兒不用太作難。”憲錄村黨支部書記苗海云說,村里各項工作黨員、干部走在前,什么事進展都順利。目前,全村都用上了天然氣,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0%。
萬物并秀的季節,冀屯的千畝油葵生機盎然,長勢喜人。每年依托油菜花海、油葵花海,打造鄉村主題的春、秋美景旅游目的地,兩季吸引15萬游客,帶動了當地第三產業的發展。
記者在欣賞鄉村田園風光的同時,更感受到黨建引領下產業發展的強勁脈動。今年春天投資3000萬元的友達食品、投資6億元的華興紡織二期等項目都已開工建設,6000畝的綠色食品工業園區一期基礎設施道路也已動工。趙化錄表示,今后將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褚邱文化、西廂文化,謀劃西廂文化小鎮,建設黨史一條街,著力打造“黨建+鄉村振興”旅游基地,形成“有投資就有產業、有產業必有收益”的良性循環。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6萬人口的冀屯鎮熱鬧起來:小吃一條街、大型商場、KTV、酒吧,到處充斥著煙火氣、食物的香氣和人潮涌動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