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曉敏 見習生丨 屠玲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青海春天(600381.SH)走到今天,是由公司董事長張雪峰兩個故事開始,一個遇到活佛,一個夢見太上老君。
前一個故事誕生了青海春天的冬蟲夏草,后因國家食藥監總局的“禁令”而灰飛煙滅。
第二個故事誕生了青海春天的聽花酒,這酒在激活交感神經同時,還要激活副交感神經,簡直就是打通了人類的“任督二脈”。
近日,張雪峰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從酒對人體的影響出發,實現激活副交感神經,減少酒精對人體的傷害。這是人類釀酒理論的進步,可能會為中國捧回一個諾貝爾獎。”
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如今,青海春天似乎只能靠不停講故事保持在大家的視野中。
冬蟲夏草產品被叫停5年仍“嘴硬”
青海春天董事長張雪峰講了兩個故事,造就了公司兩大主營業務。
第一個故事是:張雪峰稱,2003年時,他曾拜訪一位活佛,當時活佛最珍愛的一匹馬入冬得怪病,活佛試著每天喂七根冬蟲夏草,喂了一周,馬就痊愈了。
此事引起了張雪峰對于冬蟲夏草的極大興趣,他決心“讓有限的冬蟲夏草為人類健康做出更大的貢獻”。
2004年,青海春天成立,律師出身的張雪峰擔任公司的“科研帶頭人”,并在2009年推出主營產品冬蟲夏草純粉含片“極草5X”。
彼時,張雪峰表示,極草的目標客戶群體是“家庭流動凈資產房子、車子不算要在一千萬元以上。”
極草儼然成了富人的游戲。當年,每克“冬蟲夏草至尊含片”的零售價約為1054元,而國際黃金現貨價格為260元/克,極草比黃金還貴,由此得名“軟黃金”。
2009年,衛生部發文規定,冬蟲夏草不得作為普通食品原料使用,也就是不能實現“藥食同源”。
不久后,青海春天極草系列產品的食品證被命令取消。
此時,張雪峰并未“坐以待斃”,而是將極草產品不斷地“換馬甲”。2011年,極草產品轉型為“中藥飲片”。
2012年7月,國家食藥監總局公布了《冬蟲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試點工作方案》,青海春天成為五家試點企業之一,極草系列產品得以繼續銷售。
因此,青海春天爆發式崛起,2013年在冬蟲夏草市場已有半壁江山。
2014年,青海春天更是借殼ST賢成上市,公司主營產品為冬蟲夏草、冬蟲夏草粉及純粉片產品,被媒體譽為“冬蟲夏草第一股”。
青海春天可謂“出道即巔峰”,公司2014年實現營業收入20.63億元、凈利潤3.65億元,此后公司再也未能打破這個紀錄。
從極勝轉為極敗,青海春天的沒落也是因為對冬蟲夏草的認知加深。
2016年2月4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了《關于冬蟲夏草類產品的消費提示》,開展了對冬蟲夏草、冬蟲夏草粉及純粉片產品的監測檢驗。檢驗的冬蟲夏草、冬蟲夏草粉及純粉片產品中,砷含量為4.4~9.9mg/kg,長期食用冬蟲夏草、冬蟲夏草粉及純粉片等產品會造成砷過量攝入,并可能在人體內蓄積,存在較高風險。
2016年3月,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了《關于停止冬蟲夏草用于保健品試點工作的通知》。幾乎同時,春天藥用收到青海省食藥監局《關于停止冬蟲夏草純粉片產品停止試點有關事宜的通知》。
2015年至2017年,青海春天主打產品冬蟲夏草純粉片銷量分別為2421.41千克、387.72千克、24.46千克,分別同比下降41.95%、83.98%、93.69%。到了2018年,該產品實際上退出了市場。
2016年3月底,青海春天冬蟲夏草純粉片在國內停產后,將冬蟲夏草純粉片相關生產技術、專利對港澳地區、海外合作方進行了市場有償授權,并提供技術支持,目前極草牌冬蟲夏草純粉片在澳門等市場進行生產銷售。
然而,時至今日,青海春天依然“嘴硬”,在2021年年報中,公司表示,由于行業政策仍未明朗和市場對冬蟲夏草安全性和功效的誤讀依然存在,行業的發展仍然緩慢。
夢見“太上老君”,打通“任督二脈”
冬蟲夏草的路子幾乎被堵死,青海春天開始進入營銷推廣和廣告業務、快速消費品業務和投資業務,但公司未憑借新的業務“翻身”。
2015年至2018年,青海春天營業收入分別為14.02億元、7.08億元、4.71億元和3.3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58億、2.45億元、3.11億元和6844.69萬元,均呈現直線下滑趨勢。
2018年3月,青海春天斥資3385萬元收購了關聯方西藏正庫投資有限公司旗下的西藏聽花酒業有限公司(后更名西藏春天酒業有限公司)100%股權。
此時,張雪峰又講了一個故事:一日,他在椅子上小憩,夢見自己上了雪山。雪山之上,太上老君腰系金繩、白髯飄飄來到他面前,揮起拂塵在他手心寫下一個“活”字,翩然而去。
張雪峰醒來,驀然驚覺,舌邊之水不正是口水嗎?受到啟發的張雪峰腦洞大開,在經過3091次方案試制調整后,“聽花酒”誕生了。
第一個故事是偶遇“活佛”,第二個故事是夢見“太上老君”,張雪峰也是積攢了佛教和道教于一身。
2021年年報中,青海春天介紹,公司與戰略合作單位一起成功研發出“生津白酒”聽花系列高端商務酒,并積極開展新品市場渠道布局、加大品牌傳播投入等工作,為公司可持續健康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青海春天還表示,公司酒水快消品研發中心,追求對消費者的人本關懷,以“減少酒精對人體傷害”為出發點,經過對“自主神經”系統知識和中外醫學成果的研究,提出讓白酒在激活交感神經同時,還要激活“第二根經”——副交感神經,開啟副交感神經對人體的助益密碼,減少酒精對人體傷害,帶來有益的正向價值。
激活交感神經,又激活副交感神經,這簡直就是打通了人體的“任督二脈”。
不過,青海春天并未說明“正向價值”具體是什么,也未在年報中講述聽花酒的功效。學習法律的張雪峰,似乎行走在虛假宣傳的灰色地帶。
不過,5月11日,青海春天在“新華社”微信公眾號上發布廣告:《青海春天攜聽花酒點贊‘我最喜愛的上市公司品牌’》,對于聽花酒的宣傳文字直接套用了青海春天上述年報中的話:“數據顯示,兩組人群的免疫指標、男女性功能、深度睡眠比例等指標明顯題提升。”
有意思的是,張雪峰選擇的客戶依然是要“凈資產超千萬”,因為標準裝聽花酒5860元/瓶(750毫升),精品裝聽花酒58600元/瓶(750毫升)。折算下來,精品裝聽花酒10毫升要花超780元。
當前,而國內黃金現貨價格為400元/克,精品裝聽花酒堪稱“液體黃金”。
2020年12月,宜賓聽花酒業與四川輕化工大學白酒學院,開展針對男性人群飲用后血清免疫指標、血清素、激素水平、深度睡眠比例等生理指標測試研究。
研究報告結論顯示,健康成年男性每日飲用聽花酒50毫升、連續7天,健康成年女性每日飲用聽花酒50毫升、連續14天,兩組人群的免疫指標、深度睡眠比例、性激素水平以及保障男性勃起功能,以及女性感受的一氧化氮水平等數據明顯升高。
而且,張雪峰對聽花酒的認知,也很激進。
近日,張雪峰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從酒對人體的影響出發,實現激活副交感神經,減少酒精對人體的傷害。這是人類釀酒理論的進步,可能會為中國捧回一個諾貝爾獎。”
張雪峰還說:“聽花是上天給飲者的恩惠,更是現代人追求科技進步與人本關懷的結果,聽花賣的不是酒,而是對消費者的愛。”
張雪峰能不能捧回一個諾貝爾獎尚不可知,但讀者倒是可以給他發個“奧斯卡金像獎”。
抓住“救命稻草”不放
聽花酒真的有這么神奇嗎?從青海春天的研發投入可略見一二。
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以及2022年一季度,青海春天研發費用分別為449.85萬元、1229.82萬元、953.85萬元和141.61萬元,共計2775.13萬元。
這些費用還不完全是投入到聽花酒中,即便全算在內,能花2700萬元捧回一個諾貝爾獎,那真是功德無量。
實際上,青海春天酒水收入并不高,而且忽高忽低,并未給公司業績帶來多大變化。
2018年至2021年,青海春天酒水銷售額分別為2525.66萬元、5173.71萬元、1687.26萬元、2539.48萬元,累計金額1.19億元。
2019年至2021年,青海春天營業收入分別為2.34億元、1.24億元和1.28億元;凈利潤分別為580.78萬元、-3.20億元和-2.49億元。
2021年,西藏春天酒業有限公司營業收入為2568.56萬元,凈利潤為-2290.63萬元。
2022年第一季度,青海春天實現營業收入7522.15萬元,同比增長270.40%,主要得益于聽花酒的銷售增長。
同時,青海春天銷售費用高達4827.62萬元,同比增長485.21%,遠超收入增幅。
而且,青海春天2022年一季度凈利潤虧損2356.85萬元,扣非凈利潤虧損2440.52萬元。
聽花酒還未大熱,青海春天又表示,計劃于2022年適時開展次高端“讀花”系列生津白酒的上市銷售工作,產品包括52度濃香風格裝(500毫升),53度醬香風格裝(500毫升)。
需要關注的一點是,青海春天賣酒成了公司的“救命稻草”。
2021年年報顯示,2017年5月,恒朗投資認購杭商錦帶2號私募投資基金10000萬元,報告期內收回部分投資,本期對合并報表利潤總額的影響為-1230.26萬元。2018年11月,公司認購杭商錦帶2號私募投資基金10000萬元,已繳款認購5000萬元,本期對合并報表利潤總額的影響為-1271.14萬元。
石河子市恒朗股權投資有限公司為青海春天全資子公司,經營范圍為“從事對非上市企業的股權投資,通過認購非公開發行股票或者受讓股權等方式持有上市公司股份以及相關咨詢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準后方可開展經營活動)”。2021年,該公司凈利潤為-4282.14萬元。
年報中,青海春天表示,公司將發揮聽花品牌創造的“新釀造理論,新制化工藝,新飲用價值,新全感官體驗,新驗證方法”的“五新”優勢,科學規劃市場,做好業務發展與資源要素配置,迅速有力推進品牌建設,力爭在未來3到5年實現規模化營收,滿足消費者美好生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