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寧曉敏 見習生丨 夏路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2022年即將過半,百強房企卻陷入了年報“難產”期。
截至5月29日,包括中國恒大(03333.HK)、融創中國(01918.HK)、佳兆業(01638.HK)、中國奧園(03883.HK)、金科地產(000656.SZ)、龍光地產、新力控股(02103.HK)等超十家千億房企2021年年報一再推遲。
業內認為,未能如期發布年報的房企,多數都是尋求債務展期或者已經發生債務違約的房企。
債務違約之下,房企紛紛開啟裁員,放假,有的甚至破產。據中房網通過人民法院公告網查找,2021年全國約有343家房企發布了相關破產文書。2022年1月1日-2月15日期間,全國有59家房企宣布破產,平均每天有1.2家房企退市。
鰲頭財經注意到,已發布年報的百強房企中,超過8成房企增收不增利,凈利下滑,其中近4成房企業績降幅高于50%。
凈利普遍下滑
考慮到疫情影響,港交所于4月8日明確提出,上市公司在3月31日前披露2021年初步財務數據的,經審計后的年報最遲可于5月15日刊發。
即便如此,多家頭部房企年報“爽約”,已發布年報的十五家房企中,業績也普遍下滑,超過8成房企增收不增利。
“老大哥”萬科(000002.SZ)2021年利潤13年來首次大幅度下降,2021年毛利率為21.82%,較2020年下滑7個百分點;“利潤王“中海地產2021年毛利率為23.54%,較2020年下滑6.5個百分點,歸母凈利潤同比減少8.54%,是自2003年以來首次同比下滑;華潤置地(01109.HK)毛利率為26.97%,下滑3.8個百分點;富力(02777.HK)直接由盈轉虧,2021年歸母凈虧損達到88.48億元。
昔日的千億房企巨頭的閩系房企泰禾集團,突然暴雷,將2021年業績預告由盈利超1億元,修正為“巨虧35億元-46億元”,令市場與5萬名股東直呼“踩雷”。除此之外,碧桂園(02007.HK)、龍光、新城控股(601155.SH)、招商蛇口(001979.SZ)等企業均遭遇下行。華僑城(000069.SZ)、正榮地產(06158.HK)、合景泰富(01813.HK)三家房企,歸母凈利潤同比跌幅超過了50%。
今年一季度,房企的業績仍然慘淡,延續了去年的下行態勢,依然存在“增收不增利”的情況。金科股份、大悅城、中南建設營收分別為126億元、82億元,77億元,但是歸母凈利潤卻均呈現虧損。
根據Wind統計,根據申銀萬國行業分類,今年一季度,121家房地產開發企業中,有53家房企歸母凈利潤呈現虧損,占比超四成,其中,陽光城(000671.SZ)、城建發展(600266.SH)、榮盛發展(002146.SZ)一季度的虧損幅度均超過10億元。此外,藍光發展(600466.SH)、中天金融(000540.SZ)、中南建設(000961.SZ)、泰禾集團(000732.SZ)、首開股份(600376.SH)、金科股份(000656.SZ)、大悅城(000031.SZ)、迪馬股份(600565.SH)等房企均出現虧損。
從歸母凈利潤的同比數據來看,85家房企歸母凈利潤出現負增長,占比超過七成。其中,跌幅超過100%的有23家,包括城建發展、陽光城、華遠地產、中南建設、金科股份、首開股份、藍光發展等。
營收方面,有62家房企營收呈現負增長,占比超五成。其中,21家同比降幅超過50%。華麗家族、珠江股份的降幅墊底,分別為98.49%和95.57%;京投發展、廣宇發展的收入降幅均超過80%。
多家房企發布債務違約
從去年開始,中國監管部門對房地產業進行整頓,為控制系統性金融風險而收緊了對開發商貸款的發放,從而觸發了開發商資金鏈斷裂,債務違約的事件開始頻繁出現。恒大集團的高達3000億美元的債務危機給行業帶來了警報。
TOP前三開發商融創中國在5月12日未能如期支付一筆7.42億美元的海外債券的利息,融創公司是今年以來中國房地產業發生債務支付違約的最大一家企業,再次引起人們對中國房地產業債務問題的關注。
行業巨頭花樣年控股集團(01777.HK)、佳兆業集團、中糧控股(00606HK)等都陸續發出債務違約警報。遭遇經營和債務危機的房地產開發商還有華夏幸福、泰禾集團、藍光發展、新力控股、陽光100等。
民營房企成為債務違約高發地,具體來看,2月17日,陽光城坦言有一筆1.73億債務無力償還,出現了債務違約,可使用的流動資金已經枯竭;2月23日,正榮地產召開投資者電話會,管理層表示公司目前無法如期償還到期債務,希望投資人對2022年內到期的美元債本金進行展期,給一年時間來逐步強化經營性現金流;3月2日,大發地產對外公布,公司未于寬限期屆滿前完成2227.5萬美元債利息的付款;3月7日,禹洲集團發公告稱,2023年到期的8.5%優先票據(「2023年票據II」)已于2022年2月4日到期應付,一個月的寬限期現已屆滿,但無法支付有關款項。
至2022年3月,中國上市房企50強有7家(總公司或子公司)出現商票逾期,包括:榮盛發展、融創中國、世茂集團(600823.SH)、綠地控股、中南建設、建業地產、富力地產;其中榮盛發展、融創中國、世茂集團、綠地控股列入持續逾期名單中。
按照“三道紅線”指標,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剔除預收賬款后的資產負債率高于70%的房企有38家,包括泰禾集團、藍光發展、華夏幸福、嘉凱城、陽光城、綠地控股等。同時,凈負債率大于100%的房企有29家,華夏幸福、藍光發展、泰禾集團的凈負債率仍然高于500%。
多家頭部民營房企也相繼爆出債務違約,部分房企出現流動性危機,通過出售資產回籠現金,包括恒大、融創、世茂、中南、禹洲(01628.HK)、奧園、雅居樂(03383.HK)、花樣年等房企,均已成功將部分資產轉讓出去。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下半年至今,房企處置事件超120起,已售待售資產已超3200億元量級。
債務違約之下,房企紛紛開啟裁員、放假,有的甚至破產。為重振行業信心,進入2022年,政策的暖風接連不斷地吹向房地產板塊。根據中指研究院不完全統計,2022年以來,全國已有超過100個城市優化調整房地產政策超200次。4月以來,各地出臺政策的節奏明顯加快,4月有超70個城市出臺政策百余次,明顯高于今年一季度。
業內認為,當前房地產未見較為明顯的回暖信號之前,企業資金壓力仍然承壓。不過5月以來持續傳來利好消息,央行下調首套房利率也給市場一個更強的政策信號;同時,碧桂園、龍湖(00960.HK)、美的置業被監管機構選為示范房企,將陸續發行人民幣債券并啟用保護工具,也為未來房企公開市場融資、受困房企紓困提供了新方向。未來期望在更加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下,重新建立行業信心,緩解企業的資金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