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曉敏 見習生丨 曹偉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很長一段時間里,辣條都甩不掉“高糖、高油、高鹽”“不干凈、不衛生”“沒營養、垃圾食品”的標簽,只因為無論是五毛一包的路邊攤辣條還是十幾元一包的品牌辣條,都免不了被曝光存在各種質量問題。近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衛龍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協辦的調味面制品行標發布會在北京舉行,重磅發布調味面制品行業標準。這意味著歷經20余年無序競爭的辣條行業有了統一的執行標準。業內分析認為,伴隨著行業標準的推出,將推動行業進入規范化、健康化的發展新階段。
首份行業標準發布
調味面制品(俗稱“辣條”)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個新的方便食品品類,年產值近500億元。市場雖大,但因為行業門檻較低、產品質量參差不齊、辣條生產工廠環境臟亂等負面消息屢次發生,對消費市場造成明顯沖擊,截至目前,整個辣條產業未出現一家上市企業。比較有名氣的衛龍雖然已經成為辣條的代名詞,但龍頭的市場份額并沒有想象中高。
為規范辣條生產標準,助力產業規模實現跨越式發展,近些年國家出臺了多項舉措,整治行業亂象。據鰲頭財經梳理,基本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是2007年之前,國內辣條行業多數執行的是生產所在地的地方標準,彼時,因為監管標準不統一,辣條產業監管上存在諸多弊端。2019年,市場監管總局下發了《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加強調味面制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公告》,對“辣條”類食品統一按照“方便食品(調味面制品)”生產許可類別進行管理,辣條監管進入第二階段,辣條行業逐步走向統一管理標準。日前,《調味面制品》(QB/T 5729 -2022)的輕工行業標準重磅發布,是近年來俗稱的“辣條”的首份行業標準,意味著行業進入市場化自我管理的第三階段。新行標中對調味面制品的定義、原料要求、感官要求、污染物限量、微生物限量、出廠檢測等作出了明確規定。其中,針對辣條“高油、高鹽、高添加、低營養”的痛點,新的調味面食品行業標準中,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品種的數量減少7成以上,鹽的含量下降了17.7%,油的含量則下降了10%。
或為衛龍上市鋪路
還有一種分析認為,此次行業標準發布,是辣條行業正面臨健康化飲食的挑戰。近年來,伴隨著國民健康意識的提升,以及消費者強烈的減肥、健身、養生等需求萌生,健康成為人們購買休閑零食較為看重的因素。作為行業中的大哥大,衛龍多次打出健康飲食的口號,也是批發價最貴的辣條。從市場買單情況來看,在無序化的辣條市場里,大多數人愿意為其品牌溢價買單。早在2021年5月,衛龍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招股書顯示,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三年,衛龍的總收入分別為人民幣27.52億元、33.85億元及41.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2.4%,其中2020年的凈利潤約占比20%。對比同期的休閑食品行業約4%的年復合增長率以及不到10%的平均凈利潤,衛龍可謂是遙遙領先。而六個月后,其申請書被港交所列為“失效”。同一天,衛龍再次提交上市申請,并于兩天后宣布通過聆訊,公布了聆訊后的招股書。然而,今年5月12日,在港交所官網上,其上市進度再一次被標記為“失效”的狀態。可見投資者并不是只看短期表現,而是根據整體市場環境與長期的發展進行價值估算。雖然衛龍標榜其辣條“干凈、衛生”,但卻屢次被曝光食品質量安全問題,產業鏈發展并不牢靠。再加上主營業務較為單一,衛龍拿什么講好資本故事,是重大難題。此次衛龍也參與牽頭制定行業標準,或許也是為上市鋪路。在休閑零食跨界辣條市場,電商帶動中小品牌搶市場的多重壓力下,僅靠辣條撐起來的公司,前路充滿坎坷,上市無疑是條捷徑。
不過,伴隨行業監管日趨嚴格化,辣條市場集中化發展趨勢也將加速度,行業中高低層次的劃分也將逐步明顯,衛龍的競爭壓力也會越來越大。根據智研咨詢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辣條產業發展態勢及投資盈利分析報告》顯示,2019年辣條行業市場規模為65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8.59%,估計到2026年有望達到949億元。未來還將如何提升競爭力?業內分析認為,提升品質化、營養化絕不僅是喊口號,更需要真正加大研發力度,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一級巡視員張曉峰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加強標準的宣貫和執行力度,希望學會通過多種形式向行業加大宣傳的力度,引導和督促廣大生產企業認真貫徹執行標準,進一步加強規范生產、檢驗。二是持續創新,開發優質產品,不斷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產品的需求。三是推進數字化轉型,促進產業的升級,以數字化賦能助力行業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