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曉敏 見習生丨葉子聰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近日,太極集團(600129.SH)公告稱,公司生產的青霉素V鉀片有關物質檢測不合格。而且,太極集團此產品被檢測出不合格至今已有8個多月,但直到監管部門通告后才發布公告。鰲頭財經發現,2011年,太極集團欲用10年時間打造“千億太極”,但公司2020年營業收入僅112億元。一直以來,太極集團的研發能力是讓人較為擔心的,鰲頭財經發現,過去的10年中,公司沒有新藥上市。而2019年7月,李陽春擔任太極集團董事長以來,公司延續了“重銷售、輕研發”傳統。2022年年初,太極集團又提出力爭“十四五”末營業收入達到500億元,將“科技創新列為企業發展戰略之首”,但公司一季度增速已不達標,而且研發費用下滑,銷售費用保持快速增長。
更傾向于“突破銷售”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和醫改政策的持續推進,公司始終堅持‘規范治理、聚焦主業、突破銷售、提質增效’工作方針。”這是太極集團2021年年報中,公司發展的大方向。這“十六字方針”,也是李陽春2019年7月擔任太極集團董事長時提出來的。顯然,與多數藥企將研發列為工作重點不同,李陽春更傾向于“突破銷售”,沒有提及到公司要重視研發。太極集團主要從事中、西成藥的生產和銷售。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達121.49億元,同比增長8.40%;凈利潤虧損5.23億元,同比下滑891.88%;扣非凈利潤虧損6.97億元,同比下滑25.60%。對于這一業績,太極集團表示,2021年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為國藥集團后,對非主業和非盈利項目按照戰略規劃進行清理并擬暫停部分項目,對有減值跡象的資產計提減值準備3.66億元,并計提員工設定受益計劃1.43億元,累計影響利潤金額約5.09億元。扣除上述因素后,太極集團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虧損約1.88億元,比上年減少虧損約3.67億元,主營業務經營業績與上年相比有較大改善。2012年年報中,太極集團介紹,近10年來,公司科研成果豐碩,成功研發新藥40個、獲國家新藥證書32個、生產批件65個、臨床批件16個。2016年年報中,太極集團介紹,近年來,公司科研成果豐碩,成功研發新藥40余個、獲國家新藥證書30余個、生產批件68個、臨床批件20余個。2021年年報中,太極集團介紹,近20年來,公司科研成果豐碩,成功研發新藥40余個、獲國家新藥證書30余個、生產批件70余個、臨床批件20余個。鰲頭財經發現,橫跨10年,太極集團關于公司“科研技術優勢”的表述如同復制粘貼。這也表示,太極集團至少10年沒有新藥問世。
“吃老本”
太極集團1997年上市,一直靠吃老本生存??山y計數據顯示,可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1年,太極集團研發費用分別為3356.68萬元、4208.24萬元、6717.49萬元、9650.87萬元和1.03億元,5年累計僅3.42億元,而且每年均不足營業收入的1%。相比之下,2017年至2021年,太極集團銷售費用分別為19.08億元、28.94億元、37.51億元、37.01億元和42.15億元,5年累計164.69億元。以2021年為例,太極集團銷售費用為研發費用的41倍,占營收比例達34.7%。而且,公司42.15億元的銷售費中,有22.97億元用于“市場維護開拓”,占比達54.5%;10.98億元用于“廣告宣傳費及促銷”,占比達26.05%;4.94億元用于職工薪酬,占比達11.72%。從人數上看,太極集團2021年年末有研發人員732人,占比達5.87%。而公司銷售人員有3534人,為研發人員的4.8倍。如此來看,李陽春擔任太極集團董事長3年來,公司在研發上變化不大,而在銷售上持續向前。資料顯示,李陽春1963年出生,高級經濟師,亞洲(澳門)國際公開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1986年,李陽春進入重慶桐君閣藥廠工作,1989年進入四川涪陵制藥廠工作,歷任四川涪陵制藥廠供銷科科長助理,銷售部經理,太極集團有限公司南方公司總經理,太極集團有限公司銷售總公司總經理,太極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實際上,太極集團并沒有賺到錢,而且還常年處于虧損狀態。
2010年至2021年,太極集團12年間扣非凈利潤有11年處于虧損狀態,累計虧損金額達33億元。其中,2015年、2016年、2020年和2021年,太極集團扣非凈利潤分別為-5.36億元、-4.43億元、-5.55億元和-6.97億元。
“千億太極”遙不可及
有意思的,太極集團更看重營收。鰲頭財經發現,早在2011年年報中,太極集團就已提出“千億太極”戰略。具體看,太極集團提出,到2020年實現太極工業銷售過500億元,太極商業年銷售達500億元,全集團年銷售額過1000億元,年利稅過50億元。太極集團的企業愿景為,用10年時間打造“千億太極”,使太極集團成為全球產量最大的植物藥制造企業和全球零售藥房最多的醫藥商業企業,讓“太極(TAIJI)”品牌成為中國第一養生品牌;用20年時間讓“太極(TAIJI)”品牌成為世界知名品牌。2020年,太極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12.08億元,與“千億太極”相去甚遠。可以說,這10年是太極集團失去的10年,公司立下長志,卻事與愿違。2022年1月1日,太極集團發布“十四五”戰略規劃概要(2021年-2025年)顯示,公司通過內生發展加外延擴張,力爭“十四五”末營業收入達到500億元,凈利潤率不低于醫藥行業平均水平,并努力成為世界一流的中藥企業。2021年,太極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21.49億元,這樣表示,公司想實現目標,未來4年的營收年均增速要達到142.43%。需要提及的是,太極集團“十四五”戰略規劃中,將“科技創新列為企業發展戰略之首”。新目標之下,太極集團對研發的重視力度依然顯得不夠。2022年一季度,太極集團營業收入達35.05億元,同比增長6.28%,與目標增速差距巨大。更有意思的是,2022年一季度,太極集團研發費用為1898.51萬元,同比不僅沒有增長,反而下滑了9.93%。同期,公司銷售費用達12.48億元,同比增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