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曉敏 見習生丨 陳力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辛國勝最“討厭”的食物是紅薯,作為甘薯育種人的他年均要生吃三四百個紅薯,其中有些吃的他唇齒發(fā)澀;辛國勝最喜歡的食物也是紅薯,作為煙臺市農科院作物所所長的他,從事甘薯育種近20年只為找尋到“完美”的紅薯。一顆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紅薯,在被擺上餐桌前可能經歷了萬中挑一的篩選。雜交、配種、鑒定、淘汰,這一過程的循環(huán)往復便是辛國勝和他同事們的日常工作。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農業(yè)大國,人們所不知道的是,我國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種子凈進口國。種子就像是農業(yè)的“芯片”,育種工作對于我國種源自主可控,種業(yè)科技自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現實情況卻是我國種業(yè)研發(fā)創(chuàng)新基本以辛國勝團隊這類農業(yè)科研院所和高校為主,經費資助時有不足,且以短期項目為主,新產品問世后的推廣也困擾著育種團隊。
如果有平臺能充當溝通消費者與農產品的橋梁,讓科技農產品從試驗地到餐桌上,科技農產品的推廣問題將迎刃而解,拼多多正在做這樣的事。
“農業(yè)芯片”進入千家萬戶
很長一段時間內,國內的大部分紅薯品種都是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國農科院選育的遺字138與北京553兩個品種,直到2012年煙薯25品種的出現。“全國100多家從事育種工作的甘薯科研單位,60多年的時間都沒能培育出一個可以替代遺字138的甘薯新品種,以每個科研單位每年淘汰9000株系計算,找到一株煙薯25的概率是數千萬分之一。”辛國勝說道。新品種得以問世,但面市成了新的問題,廣大消費者并不知曉這一科技農產品,種植戶也因銷路問題有所顧慮,不敢大面積種植。缺乏溝通生產端和消費端的渠道,新的科研成果很可能被浪費。擁有巨大流量的新電商平臺承擔起了推廣的責任。鰲頭財經了解到,在拼多多等新電商平臺的助推下,煙薯25逐漸在線上變得緊俏。銷路打開后,種植戶也對煙薯25有了信心,全國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目前,煙薯25已成為全國推廣面積最大的甘薯品種。除了西藏與黑龍江,煙薯25在全國各地均有種植。
這樣的結果,得益于拼多多平臺政策上對于科技農產品的傾斜,鰲頭財經了解到,8月21日,拼多多推出長達24天的“超級農貨節(jié)”,覆蓋20萬款農產品、超10萬家店鋪。實際上自2019年8月起,拼多多已經連續(xù)四年舉辦農貨節(jié),輻射產區(qū)從2019年的500個、2021年的超過1100個擴展到如今的2000個。
同樣在拼多多上收益的還有青島大蝦。家喻戶曉的青島大蝦,此前種源一度被國外壟斷,“農業(yè)芯片”也遭遇了“卡脖子”的情況。
后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蝦類種質資源與育種創(chuàng)新團隊,經過長時間探索培育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南美白對蝦良種,同時也帶動了全國對蝦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同樣借助拼多多平臺,青島大蝦實現了日拼萬單的成績。“好的農貨不僅要產出來,還要賣出去。”拼多多農貨節(jié)負責人對鰲頭財經表示,“今年將為農貨節(jié)累計投入15億元扶持資金,與農戶、消費者和商家共享秋收喜悅,希望能助力青島大蝦等優(yōu)質水產游入千家萬戶,也為當地帶來更多的就業(yè)和增收機會。”
消費需求反向促進產業(yè)升級
對于科技農產品的推廣只是拼多多助農的冰山一角,在拼多多的農地云拼的模式下,更高效的實現了產銷的對接,這在農業(yè)生產、流通領域提供了更大的價值。
“農產品與其他商品不同,由于其非標品、易損耗、應季等特性,在以往多環(huán)節(jié)的流通過程中作為生產端的農戶無法獲得最大利益,作為消費端的用戶也無法享受到真正的實惠,拼多多對于農產品的產銷對接極大地釋放了生產活力,也倒逼著生產者進行產業(yè)升級。”行業(yè)觀察人士向鰲頭財經表示。螺螄粉借力電商走紅便是例子。柳州市商務局數據顯示,2021年,柳州袋裝螺螄粉銷售收入達151.97億元,配套及衍生產業(yè)銷售收入達142.83億元;全國實體店2.3萬家,營業(yè)額約206.8億元;柳州螺螄粉年寄遞量首次突破1億件,成為廣西首個年寄遞量過億件的單類產品。螺螄粉日益增長的產業(yè)規(guī)模也吸引了不少人才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莫勤吉便是其中之一,在看到新消費的商機后,莫勤吉返鄉(xiāng)創(chuàng)立了螺滿地品牌袋裝螺螄粉,并入駐拼多多平臺。鰲頭財經了解到,目前螺滿地品牌螺螄粉已經成為柳州袋裝螺螄粉的明星產品,也是拼多多平臺連續(xù)多年“農貨節(jié)”的大單品。2021年,莫勤吉公司的螺螄粉銷售額達1億元。在發(fā)展的過程中,拼多多給予的流量支持,也轉化為螺滿地品牌不斷改良生產線、供應鏈。為提升生產效率,莫勤吉團隊耗時一年自主研發(fā)了一套螺螄粉外包裝自動化設備,不僅極大地提升了效率、節(jié)省了人力,還實現了螺螄粉生產標準化、效率化。“新電商的消費需求帶動了銷量,銷量又刺激了生產,造就了生產端產業(yè)升級,提升生產效率的結果,這實際上是實現了產銷對接后從消費端自下而上的供應鏈升級,拼多多創(chuàng)造的消費需求反向刺激了生產,實現了訂單激增-產品產能擴容-科技助力提升生產效率-產業(yè)升級的正向循環(huán)”前述行業(yè)觀察人士表示。
結語
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拼多多平臺累計產生了610億件訂單,同比增長59%。在農產品“零傭金”以及重投農業(yè)策略下,平臺涉農訂單的增幅尤為顯著。辛國勝曾對媒體表示,“過去坐在實驗室的冷板凳上,我曾懷疑過自己。但2016年后,一些農戶因為種植煙薯25賺到了人生的第一個100萬。他們太高興了,甚至給我送了錦旗。那時我覺得自己找到了人生的價值。”“重農主義”之下的拼多多,在尋找著一個又一個辛國勝,也在推廣著一個又一個煙薯25。當一個又一個辛國勝找到了人生的價值,拼多多的價值也得以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