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曉敏 見習生丨陳力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日前,老八大名酒之一古井貢酒發布的三季報顯示,其第三季度凈利潤環比下降。業內人士分析,這或與其大量的費用投入有關。實際上,古井貢酒(000596.SZ)銷售費用在營收中的占比一直處于行業高位,背后是其產品和品牌力不足,增長主要靠渠道推動的模式。這也導致古井貢酒全國化進程不暢,逐漸開始走下坡路。
第三季度凈利潤環比下降
日前,古井貢酒發布的三季報顯示,今年第三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收37.63億元,同比增長21.58%;實現凈利潤7.04億元,同比增長19.27%。
值得注意的是,古井貢酒第三季度環比第二季度,營收增長0.94%,凈利潤反而下降了14.14%。
古井貢酒第三季度的凈利潤同比增速遠低于龍頭酒企的洋河股份(002304.SZ)(同比增長40.45%)、山西汾酒(600809.SH)(同比增長56.96%)、瀘州老窖(000568.SZ)(同比增長31.05%),還遠低于同為次高端白酒的今世緣(603369.SH)(同比增長27.32%)、舍得酒業(600702.SH)(同比增長55.66%)。
連老白干酒(600559.SH)和順鑫農業(000860.SZ)第三季度同比都實現了36.56%和88.08%的凈利潤增速。
東吳證券認為,古井貢酒業績略低于預期,預計系與費用確認有關。無論如何,古井貢酒在白酒消費相對旺的三季度,業績顯然不及市場預期。
實際上,古井貢酒的凈利率水平一直處于行業低位。萬得數據顯示,2020年、2021年、2022年前三季度,古井貢酒的凈利率分別為21.32%、21.13%、25.07%;而同期白酒20家上市公司凈利率的平均值分別為25.96%、23.96%、26.32%。作為老八大名酒的古井貢酒凈利率竟然不及白酒行業的平均水平。
在半年報發布前,海通國際就發布了一份看空古井貢酒的研報《高估值下的三重挑戰》,給出了190元/股的目標價,并調低其投資評級至“弱于大市”。
海通國際看空古井貢酒給出了三大理由:核心市場增速放緩,省外拓展尚需檢驗;年份原漿量增長乏力,價格貢獻恐將收窄;毛差、凈利率連降,費用節流難超預期。
產品力品牌力不足
業內人士分析,古井貢酒凈利潤環比下降或與其大手筆的銷售費用投入有關。而其大手筆投入背后是其產品力和品牌力不足,增長只能靠渠道推動。
一位白酒渠道商對鰲頭財經坦言,目前終端消費者對古井貢酒的認可度較低。“古井貢酒曾是與茅臺(600519.SH)、五糧液(000858.SZ)等齊名的老八大名酒之一,如今從影響力看其幾乎淪為四五線品牌,逐漸走上了下坡路。”
從產品層面來看,古井貢酒擁有年份原漿、古井貢、黃鶴樓和老明光四大品牌,其中年份原漿是公司主打的中高端產品,黃鶴樓、老明光是近年收購的新品牌。
某白酒收藏愛好者透露,“我們收到的古井貢酒都是打折出售,酒圈的同行不太愿意接手,認可古井貢酒品牌的客戶則更少。”
具體而言,“年份原漿系列定價高達1000多元甚至2000多元,但酒圈的賣價經常打到三四折;古井貢系列的古26原價1800元,而實際售價1100元還出現動銷不理想;古20原價900多元,實際打折600多元都難有成交。”
而其主打的古20所占的價格段卻群雄逐鹿。包括水井坊(600779.SH)、汾酒的青花30、劍南春珍藏都卡位于此,這些產品的市場接受度都好于古井貢酒。若消費者考慮醬酒,則更是可以選擇習酒1988、釣魚臺、國臺十年等一眾產品。古井貢酒的古20被“淹沒”其中。
全國化進程不暢
作為老牌名酒,古井貢酒很早之前就啟動了全國化,但一直推進不暢。
數據顯示,2016-2021年,古井貢酒華中區域收入在其營收中的占比分別為87.85%、89.98%、90.57%、89.54%、87.6%、85.99%。2022年上半年,這一數字為87.51%。
而同期華北、華南市場收入在其營收中的占比都是個位數。
早在2018年上半年營銷戰略溝通會上,古井貢酒董事長梁金輝就曾提出加速全國化市場布局,計劃到2020年底,消滅全國空白縣市,完成全國化,覆蓋80%以上縣市,經銷商規模達到6000家以上。
不過,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古井貢酒4000多家經銷商,仍有半數布局在華中地區,華北(1059家)與華南(483家)兩個地區的經銷商總數剛剛超過華中的一半。
詩婢家酒業研究院秘書長張皓然對鰲頭財經表示,作為老牌名酒,古井貢酒的全國化已推進了近20年,但時至今日其仍只在安徽省內和周邊省份有一定的影響力,并沒有走出華中地區。
究其原因,古井貢酒的文化基礎、經營模式很難被全國市場認同,其推廣的大商聯盟也進展不順利。此外,濃香白酒的根據地在四川,身處安徽的古井貢酒也沒有地域優勢。
“一般判斷一款白酒全國化進程如何,有兩個很重要的市場,一是名酒之鄉四川,二是經濟發達的北京市場,而古井貢酒在這兩個市場都沒有什么競爭力。”張皓然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