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曉敏 見習生丨劉軍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秋冬各重大節日將至,關于鹵味食品的生意又開始火爆了。
鹵味食品、預制菜,都是近年來被密切關注的賽道,以鹵味鴨脖單品為例,既有老牌暢銷品牌—周黑鴨,又有在鴨脖上銷量頗佳的絕味食品,更有一直在此賽道上打得火熱的煌上煌品牌。
那么,如今鹵味賽道競爭到底如何?還賺錢嗎?
近日,已于9月26日上市的“佐餐鹵味第一股”紫燕食品(603057.SH)發布了三季度報。我們正好可以作為一個對比樣本。
季報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紫燕食品實現營收27.42億元,同比增長15.51%;凈利2.23億元,同比去年同期的2.92億元下滑23.69%。
事實上,自2019年開始紫燕食品的凈利潤增長一直較為乏力,近三年同比增長率已從2019年的99.20%降至2021年的-10.55%。而其競爭對手“鹵味三巨頭”也早已掩飾不住增長疲態,齊齊陷入業績瓶頸。
那么,在絕味食品(603517.SH)、周黑鴨(01458.HK)以及煌上煌(002695.SZ)頭部上市品牌紛紛降本增效,試圖挽救業績頹廢之際,已經上市的紫燕食品還能講出更新的故事嗎?投資者們還愿意買單嗎?
三大戰略打法,助力進階之路
鹵味賽道根據消費場景不同被劃分為休閑鹵味和佐餐鹵味。
其中佐餐鹵制食品主要是指在家庭以及餐廳、酒店等餐桌消費場景享用的佐餐食品。而休閑鹵制食品主要是指在閑暇時享用的鴨脖、鴨爪等鹵制食品,以上我們提及的“鹵味三巨頭”就是休閑鹵制食品杰出代表。
但無論是哪一種,其戰略打法無外乎—砸重金進行渠道擴張、利用促銷手段放大聲量、重倉供應鏈建設。
紫燕食品進階之路的每一步,都離不開這套打法:
一、大力發展渠道擴張。
公開資料顯示,紫燕食品主要采用以經銷為主的連鎖經營模式。
截至2022年8月2日,其營銷網絡已遍布華東、華北、華南、華中等區域,產品覆蓋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內的180多個城市;在全國的加盟及直營門店已突破5300 家。
同時,在終端渠道拓展方面,紫燕食品還積極協調各經銷商、門店與餓了么、美團等外賣平臺;盒馬鮮生、叮咚買菜為代表的大型 O2O 生鮮電商平臺進行合作,從而進一步增強公司產品的終端滲透率。
二、利用促銷手段放大聲量。
紫燕食品在線上和線下利用促銷返利和廣告等形式形成了自有營銷矩陣。
僅2021年,紫燕食品就在江蘇衛視、今日頭條、抖音、百度等電視廣告平臺和網絡平臺進行品牌推廣,而在線下則多次進行促銷返利活動、會員券補貼等。
三、重倉供應鏈建設。
近年來,紫燕食品不斷擴充自建生產基地,加大對信息系統、供應鏈的資金投入,先后建成濟南、武漢、連云港、寧國、重慶5個生產基地,以最優冷鏈配送距離作為輻射半徑,構建了全方位供應鏈體系。
紫燕食品面臨壓力幾何?
以上這一套戰略打法,體現在財務指標上,顯然給紫燕食品帶來了不少壓力。
第一、毛利率持續走低。
紫燕食品的毛利率非常低,而且呈現下降趨勢,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的綜合毛利率分別是25.46%、26.07%、21.62%和17.50%,也遠低于同行上市“鹵味三巨頭”均值。
這一方面是因為與采用直營模式或直接加盟的“鹵味三巨頭”相比,紫燕食品以經銷為主的連鎖經營模式渠道下,從產品出廠到終端取得的利潤,需要與經銷商和加盟店進行統一分配,這顯然會很大程度上壓縮其毛利空間。
第二、促銷費用在增長。
在主要返利政策耗用資金當中,紫燕食品的促銷返利這一指標金額增長尤為迅速,從2019年的返利4551.94萬元,增至2020年的7116.04萬元,到2021年此數值增長至1.16億元。
不僅如此,雖然紫燕食品銷售費用很低,但在這一指標下的廣告、展覽宣傳、促銷、市場推廣費近兩年也一直在高位增長。
第三、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連續三年為負。
2019-2021年,紫燕食品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2.47億元、-2.48億元和-1.48億元。
很明顯,這樣的情況與上文我們提及的紫燕食品重倉供應鏈建設密不可分。
對于食品開發企業來講,打造高效能的供應鏈保證食品保鮮、安全運輸是重中之重。
企業要建立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勢必要耗用資金進行大量長期投資,但收益效果可能會拉長周期。
鹵味賽道仍在擴容 值得被看好
誠然,透過近幾年微觀財報數據,我們不難發現紫燕食品的確有些問題需要改進。而從整個宏觀市場層面來看,中國鹵味行業仍有不少增長空間,這也給處于該賽道的紫燕食品帶來了想象力。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8-2021年,中國鹵制品行業規模年復合增長率12.3%,預計2023年將達到4051億元,行業規模進一步擴容,增速也將不斷增長。
既然該賽道值得被看好,那么紫燕食品又該如何順勢而為?增強二級市場投資人信心?
一、降本增效,提高用戶口碑。
不可否認的是,隨著經濟下行周期及疫情反復持續作用下,鹵味行業涉及的上游原材料不斷上漲,導致下游生產企業成本承壓變大,不得不將銷售價格提高轉嫁給消費端口。
比如,在不少點評網站、種草平臺關于“鹵味食品越來越貴,隨便買兩盒就過百,吃不起”、“如果再不把價格親民一點,大家都不會復購了”這樣的熱議評論一直居高不下。
因此,無論對整個行業還是紫燕食品來講,如何降本增效,贏得用戶口碑才是需要深思熟慮的。
二、增強研發能力,開發差異化品類。
研發投入不足一直是紫燕食品的短板。數據顯示,2019-2021年,紫燕食品研發費用率分別為:0.46%、0.38%和0.25%,不僅連年下降,而且遠低于同行業均值。
而在消費升級的驅動下,消費者對飲食多樣性、差異化的需求愈加明顯。換句話說,消費者不僅僅只是關注于單一品種,而是更關注于食品口味、特性是否滿足自身差異化需求。
這也意味著誰能夠憑借高研發創新品類來快速滿足消費者需求,誰就能搶占先機實現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