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寧曉敏 見習生丨 梅冰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近日, 重慶電視臺《天天630》欄目報道,張先生的寶寶兩歲左右,吃的是愛他美卓萃奶粉。不過,張先生夫妻倆發現,最近購買的兩批奶粉有問題。在張先生提供的視頻中,一罐2025年到期的全新未拆封奶粉在拆開塑料封口薄膜以后,密封鋁膜上有明顯的異物在爬動。張先生說,視頻是去年11月拍攝的。當時,妻子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了類似情況,便想著檢查一下自家奶粉。根據媒體報道,張先生共帶來四罐奶粉,一罐已經拆開塑封,打開蓋子,能看到一個米粒大小的異物。另一罐沒有拆開塑封的奶粉上,塑封里包裹著兩顆白色異物。張先生說,奶粉是給孩子食用,保存都比較小心。發現異物的位置,主要在包裝外殼上。張先生說不敢再給孩子吃這款奶粉。
愛他美多次被曝光產品質量問題經梳理發現,此前已經有多地消費者也曾反映相同問題,愛他美奶粉中發現異物、蟲子等情況。去年11月,江蘇南京一網友接連在兩罐未開封的奶粉中發現活蟲,此事一經傳播便引發了大量的關注。據媒體報道,這名江蘇南京的消費者在某社交平臺上發布了一則視頻,為今年9月時其購買的一箱愛他美奶粉,在最后兩罐奶粉中發現了存在飛蟲,但由于當時未能及時錄像,所以在打開最后一罐奶粉時特意全程記錄了視頻,視頻中奶粉打開后發現兩個疑似飛蟲的物體。同月里,江西南昌的羅女士在經開區某母嬰店訂購了6罐“愛他美”奶粉到宜昌老家。羅女士的母親在沖泡奶粉時發現奶粉內有許多小黑蟲且連開兩罐皆是如此。之后,羅女士親自打開一罐奶粉錄制開罐視頻,新開的奶粉里面滿是有觸須但不會動的黑色小蟲子。除了愛他美之外,美贊臣、美素佳兒等多個知名奶粉品牌,也都出現過類似情況。為何食品奶粉屢屢出現異物?業內分析認為,多種原因都有可能造成該情況。比如,奶粉在加工的過程中滅菌時沒把蟲卵殺死,就很有可能給了奶粉中的蟲卵生存的機會。
此外,在運輸過程中,由于奶粉罐密封性沒有做好,或者不小心被碰壞而造成了滲漏,一旦有空氣進入,有了溫度、濕度和氧氣,也有可能生出蟲子或者產生異物。總體來說,奶粉出現質量問題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生產和物流上,這也對品牌綜合管理實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管理漏洞,都有可能出現食品安全問題事件,對品牌信任造成影響。而消費者在沖完奶粉后,也需要及時將蓋子蓋好密封,發現購買的奶粉有問題時,也應該及時停止食用,保護好自身權益。
行業競爭將轉向更細分領域接二連三的外資奶粉產品事件背后,消費者的選擇逐步歸于理性,奶粉市場格局也在發生改變。一組數據顯示,2022年國產奶粉品牌的市場份額更是超過60%。曾經的“四大粉”惠氏、雅培、美贊臣、美素佳兒,正在和國產奶粉品牌飛鶴(06186.HK)、伊利(600887.SH)、君樂寶、貝因美(002570.SZ)貼身肉搏。隨著國家衛健委發布奶粉新國標到2023年2月將正式落地,奶粉行業門檻逐步提高,監管越發趨嚴。按照新國標和二次配方注冊的要求,廠方在提交注冊時,產品穩定性要求實驗需要做足3次,每次5噸,檢驗全部合格才能通過。這就要求企業的研發能力、生產能力、檢驗能力、供應鏈管理、內部協同能力等綜合實力已經成為考核一道坎,難以達標的企業將再次迎來洗牌潮,一些質量問題品牌、綜合實力欠佳的品牌,或將面臨淘汰。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2月下旬,目前約有90多個品牌的270多個配方完成了二次配方注冊,但這一進程落后于市場預期。因為截至2020年底的數據顯示,共有440個系列1311個嬰配產品配方通過第一次配方注冊,這意味著目前大部分品牌還在二次配方注冊之中。競爭之下,未來奶粉行業的競爭,也將轉向更細分、增速更快的奶粉領域。業內分析認為,奶粉企業要想在新一輪競爭中站穩腳跟,還需要改變策略,在更深、更高層次的地方開展競爭。比如,當下火熱的羊奶粉賽道,飛鶴、伊利、蒙牛(02319.HK)、達能、美贊臣等奶粉巨頭紛紛以并購、推新等形式加碼布局,試圖在該領域分一杯羹。此外,越來越多的奶粉企業開始轉戰兒童、成人等全周期營養需求轉型。繼雅士利、貝因美之后,包括君樂寶、美贊臣等企業也紛紛加碼成人奶粉賽道。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嬰幼兒數量約為四五千萬,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市場規模為1000億元,而我國成人數量達六七億人次,成人奶粉的市場規模卻只有200億元,未來成人奶粉行業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已經擁有前述多個品類產品的澳優乳業此前也透露要進軍特醫領域,并且已有特醫產品提交申報。根據行業數據顯示,國內特醫食品市場盡管規模不大但保持了高速增長,年均增速超過了37%,未來也將會是巨大的增量市場。不過,無論是成人奶粉、特醫奶粉還是羊奶粉,當下的市場監管仍然比較粗放,行業準入門檻低,企業布局需要借鑒嬰幼兒奶粉經驗,強把品質關,如此才能不再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