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寧曉敏 見習生丨 陳力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楊振締造了“中國醬油第一股”加加食品(002650.SZ),也曾風光無限。
然而,2012年上市以來,公司經營止步不前,而同行卻抓住市場紅利高速成長,加加食品成了行業落伍者。
實際上,楊振不甘于調味品一隅,曾推動加加食品多元化,而多元化的失敗,加上錯失發展紅利期,加加食品陷落了。
低端戰略,也是楊振的錯誤決策。
2021年、2022年,加加食品連續兩年虧損。加加食品打算重整旗鼓,楊振之子楊子江走向臺前,推動變革。
然而,楊振一家三口所持加加食品股權遭遇多輪司法凍結,易主風險加大。
連虧兩年求變
36歲的楊子江走向臺前,身份是加加集團常務副總裁、銷售總經理。面對來自全國的1000多家經銷商,他用清零心態,描繪出一個新的“加加”藍圖。
在3月29日召開的2023年度經銷商大會上,楊子江向市場釋放出加加食品變革的氣息。
加加食品求變,是不得不走的一條路,且迫在眉睫。因為,加加食品已經身陷困境、危機重重。
今年1月底,加加食品發布業績預告,2022年度,公司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以下簡稱“凈利潤”)為虧損4900 萬元—7300 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以下簡稱“扣非凈利潤”)為虧損6400 萬元—8800 萬元。
2021年,公司的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分別為虧損0.80億元、0.96億元。
對于連續兩年虧損,加加食品的解釋為,疫情持續反復,新零售渠道對傳統渠道的沖擊,原材料漲價、生產端成本上漲,綜合因素導致凈利潤出現虧損。
雖然原材料漲價、市場需求減少,調味品行業整體承壓,但主業虧損的上市公司,目前來看,加加食品是唯一一家。
2022年,海天味業全年保持盈利60億元左右幾乎懸念,中炬高新扣非凈利潤為5.56 億元 ,同比下降 22.60%。千禾味業預計凈利潤為3.1億元-3.54億元,同比增長40%-60%。
在過去長達十余年的時間內,海天味業等同行在高速發展,而加加食品原地踏步。
2011年,加加食品實現的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16.83億元、1.58億元,2012年至2022年,營業收入在16億元至21億元之間小幅波動。而凈利潤,2011年至2020年,在1.15億元至1.76億元之間起伏。
再看同行,2011年至2021年,海天味業(603288.SH)的營業收入從60.91億元增長至250.04億元,凈利潤從9.56億元增長至66.71億元,二者分別增長310.51%、597.80%。
中炬高新(600872.SH)的營業收入17.35億元增長至51.16億元,凈利潤從1.30億元增長7.42億元,也有明顯增長。
千禾味業,營業收入從5.03億元增長至19.25億元,凈利潤從0.47億元增長至2.21億元,均數倍增長。
楊振的失誤在哪里
楊振是加加食品實控人,根據資料顯示,他1962年12月出生,原本是中學語文老師,但楊振不安于現狀,下海創業。一次烹飪時,發現醬油瓶蓋很難打開,他仔細琢磨,發明了一款有拉環并帶孔口的醬油瓶蓋,既方便開蓋又不臟手。
這項專利,他原本想賣給湖南當地醬油廠,遭到拒絕。堅信瓶蓋專利是一個好東西,他決定自己創業。
1996年,加加食品成立,立足調味品行業。2012年1月6日,“醬油第一股”加加食品登陸深交所。
2年后,海天味業登陸上交所主板,千禾味業(603027.SH)則是2016年3月才登陸A股市場。
2010年至2019年11月,作為公司實際控制人,楊振擔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2015年開始,楊振不滿足于醬油,強力推動加加食品產業多元化。
2015年5月15日,加加食品公告,公司向云廚電商增資5000萬元獲得其51%股權,后者從事鮮肉、冷卻肉配送和零售日用品。
結果呢,兩年后,因為持續虧損,2017年12月,加加食品以0元價格將云廚電商51%股權轉讓給另一股東陳光輝。
就在2017年4月,加加食品還籌劃辣妹子食品100%股權,半年后,因為交易雙方未能就核心條款達成一致,收購實現告吹。
2018年3月,加加食品再發公告,公司作價48億元收購大連遠洋漁業金槍魚釣有限公司100%股權。2018年12月22日,公司宣告,忙活了10個月的重大資產重組也擱淺。
幾經折騰,雖然豬肉、海產品拓展失敗,但加加食品還是從醬油延伸至糧油、面條、味精、雞等領域。只是,公司在調味品主業方面錯過了產業發展的紅利良機。
加加食品掉隊,還有一個關鍵因素,那就是低端戰略的錯誤。
作為中國醬油第一股,加加食品曾走高端路線,加加醬油廣告一度長期在央視黃金檔播出,加加醬油品牌一度家喻戶曉。然而,在海天味業等走高端時,楊振調整經營策略,走低端,發力三四線城市市場。結果呢,品牌搞砸了。
楊振曾坦承,品牌低端化是一個致命的錯誤。
易主風險加劇
而后,楊振退居幕后,楊振之子楊子江走向臺前,推動加加食品變革。
天眼查顯示,始于2022年,加加食品推出零添加系列產品,重點加強減鹽系列,進軍高端市場。渠道方面,穩定傳統渠道,突破新興渠道,穩存量、強增量。一句話,加加食品清零后,從頭再來。
零添加、減鹽,加加食品的動作已經有些滯后。千禾味業早已推出零添加醬油,海天味業也有布局,減鹽生抽,李錦記賣得不錯。
在市場人士看來,零添加、減鹽,實際上并不屬于高端產品,而是市民消費觀念升級的選擇。零添加、減鹽,代表健康產品的發展方向。
加加食品的變革,方向對了,但能否達到預期,絕非易事。
影響加加食品變革,存在一個巨大障礙。無論是大股東、實際控制人,還是加加食品,均缺錢。
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加加食品貨幣資金2.09億元,短期債務為0.49億元。公司求變,包括產品、渠道變革,都需要投入,同時,公司需要加大營銷推廣,這也需要投入。這些,現有資金是不夠的。
大股東湖南卓越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卓越投資”)及實際控制人楊振一家三口更缺錢。
今年3月20日,加加食品披露,公司通過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系統查詢,獲悉卓越投資和實際控制人楊振、肖賽平持有的公司股份存在新增司法輪候凍結的情形。卓越投資、楊振、肖賽平被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全部輪候凍結。
目前,楊振、肖賽平、楊子江分別持有加加食品10.14%股權、6.13%股權、7.16%股權,楊振、肖賽平為夫妻關系,楊子江為二人之子,楊振一家三口合計直接持有公司23.43%股權。三人還合計持有卓越投資100%股權,卓越投資持有加加食品18.79%股權。
根據披露,卓越投資、楊振、肖賽平、楊子江所持加加食品股權多次輪候凍結,涉及浙江杭州、湖南長沙、寧夏吳忠、重慶南區、深圳南山區、北京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等法院凍結,目前,質押率達100%。
2022年4月8日,加加食品公告,公司實際控制人楊振因合同糾紛被銀川市金鳳區人民法院列入失信被執行人。
毫無疑問,如果凍結的股權被司法拍賣,加加食品將面臨易主。基于實控人所持股權長期輪到凍結,被司法拍賣的可能性增大。
加加食品易主風險在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