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寧曉敏 見習生丨許陽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去年脫離茅臺后,貴州習酒走向如何?備受市場關注。
近日,貴州習酒微信公眾號發文稱,今年上半年公司銷售額達116億元,同比增加13%。這是習酒 “單飛”后的首個完整半年財年,貴州習酒方面表示,該公司已完成“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目標任務。
盡管銷售額實現兩位數增長,但仍有媒體報道稱,目前習酒仍存在部分產品價格倒掛、動銷不暢等問題。在行業人士看來,價格倒掛不僅影響企業利潤,也會讓經銷商很受傷,長期以往,對企業發展將會產生不利影響。
價格倒掛讓經銷商受傷
據媒體報道,貴州習酒的主銷產品包括君品系列、窖藏系列、金鉆系列等。其中,“君品習酒”和“窖藏1988”是習酒的兩個大單品,銷售占比高達60%。但目前兩大單品均出現了價格倒掛現象,“君品習酒”和“窖藏1988”建議終端零售價分別為1498元/瓶和898元/瓶,出廠價分別為935元/瓶和568元/瓶。目前在電商平臺上“君品習酒”到手價932元/瓶,“窖藏1988”到手價已為555元/瓶,均低于出廠價。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多位經銷商表示,去年至今行業白酒行業進入調整期,整體動銷情況不太理想,除了茅臺相對穩健些,其他品牌日子并不好過,導致習酒庫存較高。
此外,習酒此前多被當作茅臺的替代品,位于次高端市場。近些年,不少品牌都在發力次高端市場,試圖提升品牌價格,導致終端市場競爭激烈。
習酒“單飛”后,消耗著此前積累的市場,但產品本身和企業文化并未有明顯突破,在次高端競爭中,也是不得已卷入“價格戰”,導致價格倒掛的尷尬處境。
通常情況下,價格倒掛受傷的不僅是企業本身,經銷商夾在中間,也是苦不堪言。媒體報道中經銷商透露,在經銷渠道,貴州習酒這兩款產品價格更低,“君品習酒”出手價在880元/瓶左右;“窖藏1988”價格在500元/瓶左右。
此前,還有經銷商表示,基于信任,經銷商手上有些庫存,在價格倒掛的市場現狀下,只能是貼錢賣出去產品。
對此,業內分析人士認為,習酒眼前要解決的,是如何和經銷商站在一起,習酒單飛后,擺脫“茅臺依賴癥”,攜手解決庫存問題,而非靠降價去換市場和銷售額,若長期價格倒掛,對經銷商的傷害,將成為品牌發展和擴張的阻力。
爭奪“醬香型第二股”
“單飛”后的習酒,卻很忙。無法完全把精力放在如何良性處理動銷問題上。
公開資料顯示,習酒前身為明代萬歷年間殷姓白酒作坊,1952年通過收購組建為國營企業,1998年加入茅臺集團,在此期間不斷發展壯大。數據顯示,1998年—2018年,習酒累計實現銷售額250.99億,利潤32.70億元。2019年后醬酒逐步走熱,習酒搭上市場業快車,隨后順利邁入百億俱樂部。
2022年1月,貴州銀保監局發布關于貴州茅臺集團財務有限公司股權變更以及高管任職的行政許可批復。
文件中提到,同意習酒將其持有的茅臺財務公司5%的股權劃轉給茅臺集團。當年7月,茅臺擬將所持習酒公司82%股權無償劃轉貴州省國資委持有,隨后,習酒控股集團成立,注冊資本為37.5億元。這意味著貴州省委省政府委派新的投資股東,來取代茅臺酒廠對習酒的全資控股地位。
彼時,有分析人士認為,習酒“脫茅”后,不再背靠茅臺大樹,既失去了品牌助力,同時也就失去了飛天茅臺酒配額,因此有一部分經銷商選擇了與習酒“脫鉤”,這就對習酒造成了一定影響。
習酒則另辟他徑,向資本尋求捷徑。當年12月,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貴州習酒股份有限公司已完成市場主體類型及名稱變更,“貴州茅臺酒廠(集團)習酒有限責任公司”名稱變更為“貴州習酒股份有限公司”,市場主體類型由“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在業內看來,或在為上市做準備工作。
在業內分析看來,若順利上市,貴州將有茅臺和習酒兩大醬香型上市酒企,習酒品牌影響力和區域發展也將進入全新時代。
不過,上市之路也充滿挑戰,習酒謀求上市多年,也未能如愿,可見這條路并不好走。畢竟價格倒掛等問題,在面臨證監會問詢時,也很難做出正面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