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張飛濤
實習生丨劉宇
出品丨鰲頭財經
12月15日,在36個城市試點兩年多的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推向全國。
與此同時,不少人網上驚呼“被興業銀行私自開通了個人養老金賬戶”。
遠在吉林的居民竟然在福州被開戶,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不過,興業銀行并不承認“偷開”,并稱嚴格遵守了相關法律法規。
2023年,興業銀行成為A股第8家總資產超過10萬億元的銀行。但在2023年及今年前三季度,該行歸母凈利潤連續下降。
興業銀行的內控有待完善。不完全統計,年初以來,該行及分支機構累計被罰2311.51萬元。
01
個人養老金開戶羅生門
興業銀行被曝私開個人養老金賬戶。
近期,在一些社交平臺上,突然出現了針對興業銀行的投訴:“突然收到興業銀行的短信通知,才知道自己竟然被興業銀行偷偷開通了個人養老金賬戶!”
12月17日,黑貓投訴平臺上,有網友投訴稱,12月14日收到通知,被興業銀行福州工業路支行開通了興業銀行的個人養老金業務賬戶。
“人在吉林白山,并未去過任何興業銀行網點,今年初以來未授權任何興業銀行為其開展任何業務,這賬戶是如何開通的?”這名網友稱,懷疑興業銀行福州工業路支行冒用了他的個人信息。如要注銷賬戶,客戶必須攜帶相關證件信息到營業網點辦理。
還有一名投訴者稱,12月15日早晨收到興業銀行發來的短信通知,已為其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點擊后查看,發現竟然真的開通了一張養老金銀行卡。“有我的全部身份信息,令人毛骨悚然。”奇怪的是,開戶行在福建,距離十萬八千里。
這名投訴者表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注銷,查遍了銀行APP,沒有找到可以取消或者注銷的途徑,聯系客服 ,讓其去柜臺取消,這給客戶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煩。
類似的投訴并不少見,投訴者普遍表示,沒有預約,什么都沒做,莫名其妙就被開通了個人養老金賬戶。
更有投訴者稱,根本沒有在興業銀行開銀行卡賬戶,用人單位也沒有相關合作協議,突然就被通知開通了個人養老金賬戶。
“我所在的地方是個小縣城,我們這里沒有這家銀行”,投訴者表示,注銷個人養老金賬戶需要在柜臺銷戶,就要去省城,這對投訴者而言相當不便。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興業銀行曾被媒體報道擅自開通養老金賬戶問題。
對于私自開通養老金賬戶,興業銀行則是有另一番說辭。
根據興業銀行回復媒體時的說法,前期,該行推出個人養老金賬戶預約開戶服務,在辦理預約開戶過程中,客戶本人需提供個人身份信息,興業銀行采取公安聯網核查、手機實名認證、短信驗證等多種手段進行校驗,以防客戶在不知情情況下辦理業務或被他人代辦。12月15日,個人養老金制度在全國實施后,興業銀行根據此前預約情況為客戶辦理開戶并短信告知。
此外,部分客戶的預約渠道不一定是手機銀行APP或者柜臺,該行可預約開戶的渠道還有京東、支付寶等第三方渠道。還有一種可能是銀行人員上門提供服務,記錄了相關身份信息、服務內容等。
網友、興業銀行說法不一,個人養老金被開戶成了羅生門。
那么,興業銀行為何急著為居民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
銀行業人士表示,根據相關規定,個人養老金賬戶具有唯一性,搶開個人養老金賬戶,實際上就是搶客戶。
02
資產破10萬億凈利連降
搶著為居民開通養老金賬戶的興業銀行,經營承壓。
在個人養老金賬戶開戶方面,興業銀行已經掉隊。
興業銀行是國內首批獲得個人養老金業務開辦資格的23家商業銀行之一。截至2023年末,興業銀行累計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424.91萬戶,同比增長85.42%。到今年6月末,其開戶數為450.13萬戶,較上年末增加25.22萬戶,增長5.94%。
今年上半年,多家銀行個人養老金賬戶開戶數較上年末增長超20%。與之相比,興業銀行的開戶增速已經掉隊。
曾經追趕招商銀行的興業銀行,經營業績也掉隊了。
2023年底,興業銀行總資產首次突破10萬億元,達到10.16萬億元,成為繼招商銀行之后第8家資產超10萬億元的銀行。但該行經營業績遠遠不及招商銀行。
2015年,招商銀行的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014.71億元、576.96億元,興業銀行的營收凈利分別為1543.48億元、502.07億元,二者的差距并不算大,興業銀行的歸母凈利潤與招商銀行之比為87.02%。
2023年,興業銀行實現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108.31億元、771.16億元,同比分別下降5.19%、15.61%。當年,其歸母凈利潤與招商銀行的歸母凈利潤之比為52.60%,大幅下降。
今年前三季度,興業銀行的營業收入為1642.17億元,同比增長1.81%;歸母凈利潤為630.06億元,同比下降3.02%,進一步下降。
興業銀行曾被稱為“同業之王”,招商銀行被稱為“零售之王”,追趕招商銀行10多年,差距卻越拉越大。
興業銀行的經營業績數據還顯示,從資產規模突破10萬億元的當年開始,該行的營收、凈利迎來歷史上的首次下降,且歸母凈利潤連續下降。
除了營收增長乏力外,大額計提是興業銀行利潤下滑的重要因素。2023年及今年前三季度,該行信用減值損失分別為609.74億元、477.02億元,同比增加123.82億元、59.79億元,同期,招商銀行的信用減值損失分別為412.78億元、363.46億元,其對應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391.23億元、2527.09億元。
在營收規模遠不及招商銀行的情況下,興業銀行計提的減值損失遠高于招商銀行,這或許是掉隊的原因之一。
03
信用卡業務不良率居首
興業銀行的盈利能力下降,還與信用卡業務、房地產業務等有關。
根據半年報,截至今年6月末,興業銀行的對公房地產融資余額7510.72億元,較上年末增加609.26億元,不良資產率 3.65%,較上年末上升0.62個百分點。興業銀行稱,主要是結合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白名單”條件,加強對存量項目的風險評估,對部分短期內較難滿足保交房條件的房地產項目,及時下調風險分類等級、計提充足減值損失,推動經營機構加快風險化解。
信用卡業務是興業銀行風險重災區,近年來,該行積極化解風險。
2023年,興業銀行累計發卡量7139.55萬張,同比增長7.68%;新增發卡509萬張,同比下降22.87%。2023年累計實現交易金額2.32萬億元,同比下降16.23%。信用卡貸款余額為4016.33億元,逾期率6.75%。信用卡業務不良貸款率(簡稱“不良率”)3.93%,同比下降0.08個百分點。
在今年半年報中,興業銀行表示,有序推進信用卡風險管控與轉型發展,有效遏制不良資產上升勢頭。截至6月末,信用卡貸款余額3685.74億元,不良率3.88%,較上年末下降0.05個百分點;逾期率6.52%,較上年末下降0.23個百分點。
信用卡業務不良率雖然有所下降,但仍然偏高,其3.88%不良率,居A股銀行之首,比排名第二的民生銀行高0.64個百分點,比招商銀行高2.1個百分點。
興業銀行信用卡業務投訴量也偏高。2023年,該行全年投訴總量達到35.65萬件,其中,信用卡業務投訴30.31萬件,占比達85.02%。
風險,一定程度上是內控治理的反映。興業銀行因為違規頻頻被罰。
2023年12月5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興業銀行旗下興銀理財因理財產品之間進行利益輸送,開放式公募理財產品持有高流動性資產比例不達標等8項違法違規行為,被罰款1240萬元。這份天價罰單刷新了理財子公司的處罰紀錄。
今年以來,興業銀行及其分支機構收到的罰單不斷。
今年7月25日,因未嚴格按照公布的收費價目名錄收費、向小微企業貸款客戶轉嫁抵押評估費、企業劃型管理不到位等,興業銀行被罰款190萬元。
11月6日,興業銀行福州分行及下轄分支機構因置換貸款貸前調查不盡職、項目融資貸款貸前調查不盡職、違規發放流動資金貸款等違規行為,被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福建監管局罰款295萬元。
據鰲頭財經不完全統計,年初以來,興業銀行及分支行被處罰近40次,累計被罰款2311.51萬元。
被指“偷開”個人養老金賬戶、資產突破10萬億盈利能力卻下降,房地產業務及信用卡業務風險仍在,違規頻頻被罰,興業銀行追趕招商銀行還有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