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寧曉敏
實習生丨汗青
出品丨鰲頭財經
如果要評選2025年最“賽博魔幻”的事件,各類機器人運動會的舉辦絕對榜上有名。
4月24日至26日,國內“首屆具身智能機器人運動會”在無錫舉行,鰲頭財經了解到,本屆運動會吸引了100余家企業參與,超150臺形態各異的機器人在多個體育項目中比拼。
就在前一周,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在北京鳴槍開跑,本屆賽事吸引了來自國內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等20支機器人隊伍,最終優必選科技(09880.HK)與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聯合研制的“天工Ultra”以2小時40分42秒的成績奪冠。
熱衷于參加各類機器人運動會的背后,折射的是相關企業商業化落地場景的缺失和融資焦慮,優必選便是其中的代表。
01
優必選的雙標
在對待具身智能對外展示的方式上,優必選有些雙標,一面對于具身智能的各類展示有著“搞噱頭”的質疑,一面又積極參與相關活動。
“這個行業現在的確有點奇怪,出現了大量的跳舞、翻跟頭的機器人,可能比較吸引眼球,可能對融資也比較有利,但老實講,這個技術路線不是人形機器人要實現的路線,人類也不可能空翻過去把水拿過來遞給別人。”優必選創始人周劍曾在業績說明會上發表過如上言論。
人類同樣也不可能為了拿一杯水去奔跑21.0975公里,就在獲得半程馬拉松冠軍的前兩天,優必選剛剛向中國證監會提交了有關實施H股全流通的備案申請。據了解,實現港股全流通后,能幫助企業提升市場流動性和資金配置的靈活性,從而吸引更多增量資金。
吸引眼球、獲取融資,這樣的行為優必選也在做。鰲頭財經梳理資料發現,在宇樹科技之前,優必選曾四次登上春晚。無論是上市前還是上市后,優必選一直在積極尋找融資。
天眼查顯示,優必選成立于2012年,2023年12月成功在港股主板上市。在上市之前,優必選共進行了10輪融資,總融資金額超過60億元人民幣。上市后,優必選又進行了多次配股融資,再融資的累計金額已經超過了其IPO時的募資總額10.42億港元。
作為“人形機器人第一股”的優必選,既對其他企業的產品展示行為抱有質疑,又積極對外展示自身產品能力,開拓融資渠道,這樣的行為難免有“只需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意味。
02
消費級業務難以支撐盈利,減費第一刀砍向研發
盡管被視作“人形機器人第一股”,盡管在半程馬拉松比賽中奪冠出盡風頭,但優必選并不靠人形機器人賺錢,更為嚴謹的說法則是,優必選根本不賺錢,因此需要不斷地通過外部融資輸血。
前不久,優必選公布2024年財務業績,報告期內優必選營收13.05億元,同比增長23.7%;期內凈虧損11.60億元,同比收窄8.3%。營收上升,虧損收窄,優必選財務業績有向好的跡象,細看之下會發現,優必選逐漸背離了“人形機器人領導者”的定位。
先來看營收增長。財報顯示,優必選營收主要來源于教育智能機器、物流智能機器人、行業定制智能機器人和消費級機器人4大板塊,優必選2024年的業績提升主要受消費機器人的增長帶動。
具體來看,優必選教育智能機器人2024年收入同比增長4.6%,遠低于總體營收的同比增速;物流智能機器人營收則同比下降了17.5%來到了3.21億元,在此之前,該業務為優必選的第一大業務;行業定制機器人收入同比增長了126.1%來到了1.4億元,是其營收增長最快的業務,但營收占比較小,僅為10.8%,對收入增長貢獻有限。
消費級機器人業務表現亮眼,全年收入4.77億元,同比增長88.1%成為了優必選第一大業務。鰲頭財經了解到,該業務為智能貓砂盆等寵物機器人用品以及割草機器人、泳池機器人等產品,換言之,優必選2024年的營收增長靠的是“家電”的帶動。
然而,消費級機器人業務的增長并沒有帶來利潤率的提升,毛利相對較低的該業務甚至導致了優必選整體毛利率下滑2.8個百分點至28.7%。
整體毛利率下降的情況下,優必選虧損收窄主要靠減費,但減費的方式引發外界質疑。財報顯示,2024年優必選管理費用和研發費用分別同比減少了7.4%和2.5%,占營收比重分別從37.9%和46.5%降低至28.3%和36.6%;與此同時,優必選銷售費用同比增加了3.5%來到了1.35億元,占營收比重為40.1%,遠超管理和研發費用,優必選在財報中表示,銷售費用的增加源于消費級機器人產品廣告推廣開支的增加。
03
一年僅交付10臺,人形機器人商業化進程緩慢
“對于一家機器人企業而言,通過減少研發費用的手段降費,難免陷入‘重營銷、輕研發’的質疑。”行業觀察人士向鰲頭財經表示,“消費級業務難以支撐盈利,降費減虧靠削減研發開支,這樣的模式難言健康。”
優必選有自己的苦衷,人形機器人商業化落地前景不明晰是行業共同的問題,作為上市公司的優必選需要消費級機器人帶動業績增長以滿足市場對其減虧、扭虧的期望,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尋找人形機器人商業化的突破口。
突破口不好找,至少從交付量上來看優必選距離“人形機器人領導者”還差得很遠。數據顯示,2024年優必選人形機器人業務收入為人民幣3500萬臺,全年交付數量僅為10臺。橫向比較下,2023年宇樹科技人形機器人交付量突破1500臺;智元機器人也宣布已于今年1月完成1000臺通用具身機器人量產下線,年內出貨量預計達數千臺。
一年僅交付10臺機器人,優必選此業務的商業化路徑仍有不確定性,與此同時其還面臨著價格戰的沖擊。鰲頭財經了解到,優必選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機器人“天工行者”定價為29.9萬元,宇樹科技G1量產版定價為9.9萬元、越疆科技的DobotAtom起售價為19.9萬元。相較于市場上的同類產品,優必選在價格上并不占據優勢。
目前,人形機器人的發展需要大量資金,當行業陷入價格競爭后,優必選只會離盈利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