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 "雙減" 政策,構建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西尚璧小學一年級于近期開展 "童謠潤童心,書香伴成長" 主題學科活動,通過多元形式讓傳統(tǒng)童謠成為浸潤童心的文化清泉。
晨讀課上,教室傳來清脆童聲,孩子們或搖頭晃腦誦讀《小星星》《拔蘿卜》等經典童謠,在平仄相間的韻律中感受漢語的音樂之美;美術課上,他們化身 "小畫家",用蠟筆、水彩勾勒《春天在哪里》里的青草蝴蝶、《數鴨子》中的清澈池塘,將抽象文字轉化為鮮活畫面,不少作品還配上自創(chuàng)的簡筆童謠,讓書香與墨香在畫紙上交融。最動人的場景出現(xiàn)在親子共讀環(huán)節(jié),家長與孩子圍坐燈下,共讀《外婆的澎湖灣》等溫暖童謠,有的家庭還自制手偶演繹故事,在角色扮演中傳遞親情,讓閱讀成為親子溝通的橋梁。
校長表示,此次活動通過 "誦、繪、創(chuàng)、演" 多維體驗,讓傳統(tǒng)童謠成為培育語言素養(yǎng)、審美能力與親子情感的載體,既落實減負增效,又為童年種下傳統(tǒng)文化的種子。當童謠的旋律在校園回蕩,每個孩子都在書香中收獲了屬于自己的成長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