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升教師教育教學專業素養,精準把握3-6歲兒童成長的關鍵規律,近日,經開區第二幼兒園組織教師開展《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專題學習活動。老師們通過“云端研討+線下研習”相結合的方式,從理論解讀到實踐反思,從個體研習到集體交流,在字里行間探尋教育真諦,在思想碰撞中凝聚育人智慧,為新學期教育工作積蓄專業力量。
學習過程中,教師們重點梳理了《指南》中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目標的內在聯系,深刻認識到“兒童的發展是一個整體”。大家達成共識:教育既要關注幼兒的身體鍛煉,也要重視生活習慣培養與情緒調節,更要用包容的眼光看待兒童的“與眾不同”。
針對“各年齡段典型表現”,教師們深入探究其背后的發展邏輯——3歲孩子的“哭鬧”可能是表達能力有限的無奈,4歲孩子的“重復提問”是探索世界的熱情,5歲孩子的“爭強好勝”是自我意識發展的信號。這些發現讓老師們對幼兒行為的理解更加深刻。
一位教師在筆記中寫道:“以前總想著‘教孩子什么’,現在更會想‘孩子需要什么’。”通過系統學習,大家深刻體會到:兒童的成長并非割裂的“技能訓練”,而是身體、認知、情感的整體發展,教師的角色應是“讀懂信號、適時支持”的引路人。
這個暑假,《指南》如同一本常讀常新的“育兒寶典”,讓老師們對“什么是好的幼兒教育”有了更清晰的答案——即尊重孩子的成長節奏,保護他們的好奇心,用專業的愛陪伴他們慢慢長大。新學期,經開區第二幼兒園的教師們將帶著學習收獲,把《指南》精神融入每一次互動、每一個活動,讓每個孩子都能在理解與支持中綻放屬于自己的精彩。
經開區第二幼兒園的老師們將持續深耕專業,在讀懂幼兒、支持成長的道路上不斷前行。(郝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