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安石洞鄉,一位年輕的選調生用一部手機、一個抖音號,架起了基層與外界溝通的橋梁。石洞鄉的金簫運營的抖音號“簫不點兒”,既用真實鏡頭記錄著基層工作的煙火氣,又讓石洞鄉的特色好物借著網絡的東風走向了更遠的地方。
打開“簫不點兒”的主頁,滿是金簫扎根基層的鮮活日常:或許是清晨跟著村民去田間查看石碾小米的長勢,褲腳沾著泥土卻笑得燦爛;或許是在村委會里耐心調解鄰里矛盾,輕聲細語中透著基層干部的擔當;又或是守在山岱王鹵味的工廠,認真記錄著獨家的鹵制手藝……這些沒有刻意雕琢的視頻,用最本真的視角展現著基層工作的瑣碎與溫暖,正是這份“接地氣”的真誠,讓賬號迅速積累了人氣。如今,賬號累計播放量已突破1000萬,1.4萬粉絲每天在這里“追更”石洞鄉的故事,越來越多網友通過屏幕認識了石洞鄉,也記住了這位肯干又親切的年輕選調生。
隨著賬號越來越“有人氣”,金簫開始琢磨著讓“流量”變成助農的“力量”。她把鏡頭對準鄉里的寶藏特產,精心拍攝了山岱王鹵味、石碾小米的宣傳視頻:從鹵味選料時的嚴格把關、老湯慢燉的匠心工藝,到小米種植的生態環境、石碾研磨的傳統技法,每一個細節都藏著對品質的堅守。這些視頻讓網友隔著屏幕就聞到了鹵味的醇香、感受到了小米的質樸,不少人留言“想嘗嘗石洞鄉的味道”。
借著武安“一品一播”直播活動的契機,金簫干脆走進直播間,當起了石洞鄉特產的“專屬主播”。鏡頭前,她熟練地撕開一包山岱王鹵味,讓醇厚的香氣透過屏幕傳遞出去;舀起一把金黃的石碾小米,細數它熬粥時的軟糯口感。她還會聊著這些特產背后的鄉村故事——誰家的小米種得最好,鹵味老師傅有哪些獨家秘訣,親切得像在和朋友嘮嗑。真誠的分享總能打動人心,直播間最高時涌進了1000多人同時觀看,訂單量跟著噌噌往上漲。如今,隨著一場場直播的積累,石洞鄉“一品一播”銷售額節節攀升,“石洞鄉特產”的名號越傳越響。
從記錄基層日常到助力特產出圈,金簫和“簫不點兒”就像一根紐帶,一頭連著鄉村的煙火人間,一頭系著萬千網友的牽掛,用年輕人的方式為鄉村發展注入了新活力,讓石洞鄉的故事與味道,沿著網線走向更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