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在全省造林綠化工作專題培訓班上,邯鄲館陶縣就村莊綠化工作在全省作典型匯報。該縣堅持“以美麗鄉村特色小鎮為突破口,推動全面振興,帶活工作全局”的戰略思路,在沒山缺水少綠、自然稟賦較差的黃河故道,先后建起了糧畫小鎮、黃瓜小鎮、艾草小鎮、教育小鎮等一批特色小鎮,走出了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平原農業縣建設美麗鄉村的路子。
科學規劃引領“綠美融合”
館陶縣統籌規劃,協調發展,將綠化規劃深度融入國土空間、產業發展等各類專項規劃,建立多部門聯動機制,結合村莊人口分布、交通網絡和公共服務設施布局,科學劃定綠化重點區域,如村口節點、主干道兩側、公共活動空間等,形成點線面結合的綠化體系,讓綠化建設成為串聯村莊各功能板塊的紐帶,實現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協調統一。
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不同村莊的自然、社會、經濟、資源等條件,綜合考慮生態、經濟、歷史文化及民風民俗,科學制定村莊綠化規劃和方案,突出鄉土特色原則。對于平原村莊,可依托農田肌理,打造以防護林、環村林為主體的綠化格局;同時,挖掘村莊的歷史文化底蘊,將古樹傳說、民俗活動等元素融入綠化設計,如在傳統村落的祠堂周邊保留特色古樹群,打造具有文化記憶的綠化空間。
改善生態,發展經濟。堅守生態優先底線,綠化樹種選擇以本地常綠長壽鄉土樹種為核心,占比不低于 70%,如槐樹、榆樹、棗樹等,引進樹種僅作為點綴,且需經過適應性試驗確保不破壞本地生態平衡,提高經濟樹種的種植比例,在村莊閑置地塊、房前屋后種植果樹、藥用植物等,如桃樹、核桃樹、金銀花等,既增加綠化覆蓋率,又為村民帶來經濟收益。推廣喬灌花結合的綠地模式,在村莊公共綠地中,以喬木為骨架、灌木為中層、花卉為地被,構建多層次的綠化景觀,展現 “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 的田園風貌,推動綠化成果與鄉村旅游、農產品采摘等產業融合,助力鄉村經濟振興。
保護為先,改造并重。對于現有綠化水平較低的區域,實施改造提升工程,通過補植鄉土樹種、優化植物配置等方式改善綠化品質;對于新建村莊或村莊擴建區域,高起點規劃綠化方案,同步推進房屋建設與綠化施工。注重綠化功能的多元融合,如將村內閑置林地改造為兼具生態防護和休閑游憩功能的口袋公園。
多元機制激活鄉村綠脈
館陶縣通過庭院經濟型、環村林帶型、街道景觀型、生態坑塘型、閑散宅基型、公共空間型等綠化多元模式激活鄉村綠脈。
在糧畫小鎮壽東村,他們不斷創新舉措實現了蝶變。壽東村作為該縣首批美麗鄉村試點村和村莊綠化樣板村,始終秉持“超生態、大生態”的綠色發展理念。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初心,將村莊綠化美化作為核心切入點,著力塑造以“綠”為鮮明底色的特色小鎮風貌。通過系統性規劃與持續投入,目前全村綠化面積已達980余畝,村莊森林覆蓋率高達65.3%,成功構建了“點成園、線成蔭、面成林、周成環”的卓越生態格局。這一堅實的生態基礎,為村莊贏得了“2015中國十大最美鄉村”、首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國家4A級景區”、“省級森林鄉村”等多項殊榮,實現了從環境改善到生態品牌塑造的華麗轉身。
為驅動鄉村振興全面融合,在堅實生態基底之上,壽東村創新性建立并深入實踐“五為”服務機制,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和相互促進。
為“產業興旺”服務,堅持“產業加美麗、美麗助產業”和“生態+效益”思路。將廢棄垃圾溝變身“艾香谷”“生態谷”;利用“三清一拆”騰退空間,村集體統一經營,合作發展經濟苗木、微田園、采摘園等,打造生態景觀,促進一二三產融合,有效吸引社會資本投資。
為“生態宜居”服務,圍繞“鄉村風情、城市品質”目標,重點實施村莊綠化、綠色廊道、組團綠化、庭院綠化等工程,實現“四季有綠,三季有花”,成功將“鄉怨、鄉憂”轉化為“鄉愁、鄉約”,塑造了綠美交織、生態宜居的田園新風貌。
為“鄉風文明”服務,尊重農民主體地位,以綠化為載體,開展“黨員林”“先鋒林”“署名林”創建及“小手拉大手”等主題活動,提升群眾植綠護綠自覺性和文明素養,有效優化民風。
為“治理有效”服務,推行“小隊長分包制”,發揮村民推選骨干在“拆墻透綠、拆違建綠”等攻堅克難中的示范引領和群眾工作關鍵作用。成立“美麗導師”“學生會”等組織,動員鄉賢、能人、學生等群體參與,激發群眾共建共治的內生動力和創造性。
為“生活富裕”服務,踐行“先富后美,不富不美,既富又美”理念。鼓勵村民發展庭院經濟、綠色經濟、生態經濟,自愿無償提供宅基建綠地;吸引社會團體志愿服務和市場主體投資綠化。綠化美化有效帶動鄉村旅游爆發式增長,成為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群眾增收的特色產業,真正讓村民在優美環境中享受生態福祉、體驗文明鄉風、發展特色產業實現“腰包鼓起來”。
通過以生態理念為引領、以“五為”機制為抓手的系統性實踐,壽東村成功探索出一條綠化美化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相互成就的特色發展之路,為館陶縣深化“林業+特色小鎮”融合、踐行“兩山”理念、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提供了鮮活樣板和強大動力。 (記者 李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