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濟寧7月27日電(記者 趙瑞雪)汽車在綠樹掩映的盤山公路上行駛幾分鐘,進入山東濟寧泗水縣圣水峪鎮“閱湖尚儒研學游文創基地”。下車便被孩子們的歡鬧聲吸引,湖畔的拓展基地,幾位小學生正在叢林中的平臺上做拓展訓練;湖邊空地的綠草地上,一群十來歲的孩子,用畫筆描繪大自然;陽光灑滿龍灣湖畔的書房,一位古稀老人專注地看著一本《紅日》。
圣水峪鎮村民姚運成是閱湖尚儒研學游文創基地書房的常客。 (趙瑞雪 攝影)
此處研學游基地坐落在東仲都村龍灣湖畔,這里草木蔥蘢、山巒起伏、湖面如鏡。青山環抱中,木工坊、陶藝坊、農特小院、砭石小院、民宿、咖啡館、厚廚餐廳……構成了一幅村美、業強、安居的美麗鄉村畫面。
圣水峪鎮城子小學的學生在閱湖尚儒研學游文創基地體驗木工。 (趙瑞雪 攝影)
“這兩年村子變化一天一個樣,環境好了,就業機會也多起來,不少在在打工的年輕人也回來了。”東仲都村黨支部書記李寶玉說,合伙人們在這里打造的項目每年固定給村集體5萬元。
“不少村民在家門口找到了合適的工作,增加了收入。”李寶玉說。
今年44歲的村民孔德云找到了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今年五月,基地正式投入運營后,游客日漸增多,她便來到基地餐廳打工。“步行五分鐘就到了,一個月能拿2000多元。”孔德云說,餐廳用的大多數食材都是當地的農產品,很多都是村民自己種的,拿來餐廳賣,餐廳給出的價格比市場高。
“我們把東仲都村村民閑置的48套農房進行了改造建設,引進合伙人發展起研學、文創、藝術等各類文旅項目,共同打造了‘閱湖尚儒研學游文創基地’。”基地項目投資人田彬說。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去年,泗水縣在山東省率先啟動“鄉村振興合伙人”招募工作。政府負責貨幣補償或者安置流轉宅基地的農戶,以及配套建設;田彬在東仲都村空閑廢棄的宅基地上進行項目投資。
截至目前,泗水縣已形成以田彬為主的核心合伙人4人,共招募合伙人33人,簽訂合作項目30個。
“政府把所有資源通過基地這個平臺導入過來,解決合伙人在鄉村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田彬說。
根據發展規劃,田彬等四名創始合伙人成立公司,投資建成基地中19個業態空間,吸引更多人參與到業態發展中。他們創新設計了合伙人晉升模式,即新招募的業態合伙人可以通過誠信經營,由“基礎合伙人”晉升為“成長合伙人”再到“核心合伙人”,逐步享受更多合伙資源,打造激勵型合伙人團隊。
“在發展過程中,合伙人要始終堅持不破壞農村原有肌理,營造人和自然和諧的生活方式和環境。”田彬。